11月26日,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終於以同股不同權架構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巴巴這次上市定價176港元,以發行5億新股籌得112億美元資金,既鞏固了香港全球集資中心地位。順道為社會動盪大半年的香港注入一劑強心針。
由於評價水準較騰訊略低,代號9988的阿里巴巴連續多日大漲,但當投資人開始關注其股價走勢,我更好奇一個較少被分析的歷史「慣性」:每逢阿里巴巴上市,隔年似乎都有股災!由於有例可循,我認為這可能已不只是巧合,比起分析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或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阿里巴巴掛牌可能都是更具參考性的指標,也值得投資人長期追蹤。
07年首登港交所,搭上「港股直通車」熱潮
話說從頭,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將B2B業務獨立在香港上市、代號1688.HK;此前一天,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暫緩「港股直通車」,導致港股單日慘跌1,500點、創下歷史紀錄。但阿里巴巴掛牌上市第一天就暴漲至39.5港元,讓那些以13.5港元認購的散戶單日賺了一倍多、笑得合不攏嘴。
孰料,短短不到一年內,雷曼兄弟倒閉引發的金融海嘯掀翻全球股市,阿里巴巴股價也拾級而下,由最高41.8港元跌到最低3.61港元、跌幅達91.3%;儘管後來景氣日益好轉,阿里巴巴股價仍「不知何日返家鄉」,到了2012年,公司以當年掛牌價(每股13.5港元)將股權私有化。阿里巴巴第一次踏入資本市場,就給投資人留下如此慘痛的回憶!
赴美掛牌後,A股隨即崩盤
相似命運,竟在不久後重演: 2014年時,阿里巴巴與港交所就同股不同權制度談判破裂,選擇在紐交所上市,這次的代號是「BABA」;巧合的是,2015年A股陷入集體狂熱、連出家人、農民都紛紛拋下事務改行炒股,單日成交量動輒超過1兆元人民幣。當官方發動一連串管制,散戶的瘋狂交易嘎然而止,牛市一夕逆轉成無量崩跌,每日都上演「千股跌停」的恐怖場景。
到了當年8月11日,人民幣無預警貶值1.9%、創單日最大貶值紀錄,再次觸發一波股災,當時台股也未能倖免,從最高10,014點跌至最低7203點,跌幅也接近30%。兩次掛牌後都有股災,也算是難得紀錄。
雖然赴美掛牌5年來,阿里巴巴股價一路抬頭、如今看來大幅領先標普500指數,但一再發生的巧合已經向散戶「明示」:阿里巴巴眼光無比精準,總是可以在最佳時機、以最高價格向市場「抽水」!這種本領,實在叫我佩服不已。當投資人對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感到困惑,建議您不妨想想,阿里巴巴為何選擇在此時籌資?或許,明年全球股市真會出現更多的黑天鵝!
周岐原現任風傳媒財金主編,近年在香港獲頒10座財經新聞獎,他負責中國經濟及商業,兩岸三地資本市場,新創、併購、商業人物、家族企業及公司治理報導。本文轉載於個人網站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