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3日,總統蔡英文出訪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與學生的閉門座談,主題正是台灣民主永續,但可惜的是,整場座談的主軸還是在談台灣民主如何對抗中國威脅,「永續」本身並沒有太多著墨。從行政院2017年底公布「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草案、證交所編製「台灣永續指數」,到今年元大投信發行號稱國內第一檔永續概念股的元大台灣ESG永續ETF,台灣官方與民間,都搭上了ESG永續投資的順風車,但台灣投資人真的投資在「未來」了嗎?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全球環保團體對此在今年10月,發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抗議遊行,共有400萬人參加;而根據歐盟民調,歐盟地區民眾對氣候變遷議題關注,已經超越恐怖主義。最近,澳洲發生了史上最嚴重森林大火,義大利威尼斯遭遇50年來最嚴重洪患,上述事件再再顯示,全球的「未來」正亮起紅燈。
多數人「認同但不清楚」 永續議題在台仍處起步階段
面對近在眼前的氣候災難,氣候議題已經成為歐洲各國大選主要攻防議題。以最近英國國會大選為例,除了脫歐議題仍然主導民眾投票走向之外,英國各政黨的政策白皮書,都提出了節能減碳的相關政見,主要政黨雖然對2030年達「零排放」目標不敢太過堅持,但提高造林面積、再生能源比重,已成為跨黨派高度共識;英國綠黨為了降低農業部門碳排放,甚至提出肉品與乳製品課徵5%碳稅的主張。
對照歐美國家在永續議題的高度關注,台灣社會對於「永續」議題,迄今仍停留在蜻蜓點水的層次。
根據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2018年所做的能源轉型公眾感知調查,有86%民眾認為,投資機構應考量企業獲利以外的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等因素,並且體認到投資於石化業,所可能導致下個世代生存成本增加的問題。儘管如此,仍有高達86%民眾,不清楚自己的退休金管理機構(包括官方的勞保、勞退基金),投資哪些相關產業。國內產學界對於台塑石化、亞泥等公司該不該列入證交所編製「台灣永續指數」,都有不同的看法。
今年11月14日,施羅德投資在英國倫敦舉辦了投資論壇,這場名為「投資未來」的論壇,邀請了近百位全球媒體記者與會,為期2天的會議,談論的主題不是中美貿易戰,不是英國脫歐,而是「ESG投資」,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
氣候變遷帶動客戶要求 ESG投資實際量化目標
為何跨國資產管理公司,過去幾年開始標榜ESG投資?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主要客戶退休基金要求。施羅德在加拿大最大的退休基金客戶,3年前告知施羅德,希望能夠減少該基金投資組合的碳排放量,這項「原則性」的主觀期待,3年後正式「量化」為具體要求,「未來20年,碳排放量減少20%」,換言之,施羅德每年必須要為該客戶,減少1%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