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香港人,為何死不得安寧?

2016-12-14 09:25

? 人氣

在香港樓價高企,動輒每方呎一至兩萬元,凶宅便大打折扣。對房價敏銳的香港人,很多不想家裏有人死亡。香港老年學會註冊社工秦嘉明說:「即使老人家想死在家裏,但顧慮到子女不願意,寧可到醫院臨終算了。」死在家裏,其實在別國並不忌諱,日本有四分之一死者在家裏去世,更有禮儀師上門為之祝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實兩腿一伸,多少財富也是徒然。港人真是悲哀,生命頻臨終止,仍要顧慮樓價升跌,顧慮多多。死在家裏,還有其他麻煩。除非病人在死前兩星期內經醫生上門診斷,否則,警方按程序需進行刑事調查以排除他殺,死者屍體有可能要遭受解剖,家屬在悲傷之際,又要忙於力爭豁免剖屍。

在香港,生死教育缺乏。很多普通市民醫護就診常識不足,一旦親友患了重病,不知求診門路,疲於奔命找治療,倍感悲傷又彷徨。港人忌諱殯儀,經營公司名稱不會註明殯葬,服務不著跡,良莠不齊。親友一旦離世,大失所措。

來生不做香港人?

香港貧富懸殊,窮困生存者,活得悲涼。臨終者不論貧富,死也未必安然。香港人不論男女,全球壽命最長;但是,香港死亡質素低,臨終關懷不足,死亡欠缺尊嚴與寧定。2015年港男平均壽命81.24,港女平均壽命87.32。

英國人壽命不如港人,但死亡素質全球第一,臨終病人可獲政府支付護理人員上門照顧。無論台灣、新加坡的壽命也不及香港,但死亡素質都比香港好。台灣去年男性平均壽命77.01,女性83.62。台灣重視小區寧養,生死教育早已納入小學及中學教育系統,保險涵蓋醫護人員上門到家裏照料,醫療保險卡也列明長者可拒絶心肺復蘇術(NDR)。

香港繁榮璀璨,是活力之都。但總不能避開:人人皆有一死,這裏每年有四萬多人離去。港人是否應重視建立死亡觀?

注: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