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勇觀點:看破政客負面競選的伎倆

2019-12-02 07:10

? 人氣

國民黨正副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成了負面選舉的唯一標靶。(蔡親傑攝)

國民黨正副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成了負面選舉的唯一標靶。(蔡親傑攝)

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受訪時形容,二零二零年大選已經像進入職業球賽的「垃圾時間」(garbage time),藍綠雙方勝負已定,沒甚麼看頭了,但事實恐怕不像他想的那樣簡單。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當距離大選時間越近,選情詭變多端,各方陣營互相攻訐或出「奧步」的情形會易趨於嚴重。至於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樣做有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曾有國外學者做實驗發現,負面競選的影響力遠高於正面競選,能有效地改變選民的投票意向;而且如果能在選前兩周內發動抹黑攻擊對手,其效果最為顯著,否則若太早出手,則會因為選民健忘或對議題變得無感,以致成效不如預期。

無獨有偶,前總統陳水扁也大膽預測,明年大選前最後一周,可能會有「關鍵性的輸贏變化」,要綠營不可掉以輕心。但說來也諷刺,不論迄今仍是羅生門的「三一九槍擊案」,還是已故黃俊英在投票前一夜遭污衊發放「走路工」事件,綠營都脫不了干係,國民黨的候選人最後也都以些微之差敗選,國人對此應記憶猶新。而這周開始延燒的「王立強共諜案」,稱中共介入臺灣選舉並挹注資金給國民黨的韓國瑜,再巧妙搭配上部分臺灣年輕人因目睹今年香港「反送中」運動而引起的「芒果乾」(亡國感),其背後的政治動機和新聞時機的選擇,確實啟人疑竇。

王立強自陳為中國當局在香港、台灣及澳洲涉入間諜行動,並將有關中國政治干預的重要情報資料提供給澳洲官員。(圖取自雪梨晨鋒報網頁)
有人形容王立強在澳洲上演共諜案,猶如「三一九擊案的間諜版」,成了台灣大選「番外篇」。(圖取自雪梨晨鋒報網頁)

當臺灣選舉變得充斥負面攻防,媒體和輿論也消極看待競選政見之際,各主要候選人就難逃被外界貼上「爛蘋果」的標籤,造成年輕或中間選民萌生不管誰當選都一樣、自己的一票無法改變現狀的想法,進而降低投票意願。弔詭的是,由於抹黑攻擊對手的選舉策略看來是奏效的,所以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政客們會在選前持續相互攻訐「比爛」,而寧可犧牲掉對公共政策進行辯論的時間,亦無視傳統上代表公民參與的投票率下滑的事實。但我們都知道,這絕非民眾之福。

猶憶十年前,筆者隨團參訪美國愛荷華州民主黨黨部,出面接待的民主黨幹部分享如何大量借助義工,透過當時風靡全球的微軟即時通訊軟體(MSN Messenger),在電腦桌前和選民進行一對一的互動,並成功地幫助歐巴馬(Barack Obama)在零八年當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的寶貴經驗。如今智慧型手機普及、網路社群迅速發展,民眾接收資訊的來源以及在網路上人際互動的方式更趨多元與廣泛,但另方面卻也大幅度地增加負面競選文宣(甚至假新聞)被有心人操作和散播的機會。至於MSN則早已被迫走入歷史了。

明年大選進入倒數計時,國人在收視、閱讀媒體新聞和網路消息時,必須要花點時間思考政治負面宣傳的真實性以及其目的性,別輕易讓自己成為政客們競逐權力下的棋子。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政治學博士。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