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能源之外,中俄之間近年在軍事、經貿方面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2018年9月,代號「東方2018」(Vostok-18)的俄羅斯軍演邀請中國參與,《華爾街日報》強調這是俄國首次邀請非前蘇聯加盟國,當時中國國防部則指出,這次聯合演習是為了發展中俄的「全面戰略合作」;中俄兩國的貿易往來在2018年也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
中俄天然氣管開通,對俄國來說是增加天然氣外銷的管道,解決歐美經濟制裁的燃眉之急;對中國來說,則可望進一步緩和空氣污染。根據中石油的數據,使用天然氣與燃煤相比,將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塵排放312萬噸。除此之外,中國更藉著這條氣管完成了能源安全的最後一塊戰略拼圖。
《人民日報》曾經指出,中國規劃了四大油氣能源進口通道,包括一條海上通道和三條陸上通道—東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國-中亞)通道、西南(中-緬)通道。中俄氣管開通後,可望解決重點消費區域遠離氣源地的老問題,也增加了天然氣進口的多元化、以及國內各區的用氣調度彈性。
國際能源署(IEA)曾指出,由於經濟持續成長、加上中國有意削減煤炭使用,中國已在2018年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日本退居第二,不久的未來中國也將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大約十年前中國光靠國內生產的天然氣就可滿足大部分國內消費,2017年國內生產只能滿足國內用量的6成。2017年到2018年冬季,中國政府加快推進環保對策,結果發生天然氣短缺,中國政府與企業也更為積極地提前採購天然氣。根據IEA在2018年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國2040年的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7100億立方公尺,約為2017年的3倍之多。
過去曾在美國中情局(CIA)從事能源分析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的道恩斯(Erica Downs)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與俄羅斯的合作日益緊密,顯示在美國所領導的世界秩序之外,有另一個由中俄所主導的秩序隱然浮現。除了能源合作、聯合軍演,俄羅斯今年6月也宣布採用華為的設備建設5G網路,人民幣在俄羅斯外匯儲備的佔比也快速上升至14.4%(今年11月),美元則已經降到22.6%。
俄羅斯財經大學教師米特拉霍維奇則表示:「中國是未來的天然氣需求大國,管道開通後俄羅斯可直接向中國供應天然氣。」他還強調,俄國應該盡快開始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西線)輸華天然氣管道,這將使俄羅斯更快實現能源出口的多樣化。俄羅斯天然氣與中石油2015年已就西線供氣簽署基本協議,但《俄羅斯衛星網》指出,由於沿途需要大量建設,加上這條路線也跟中亞的供氣國家相互競爭,契約總價始終無法敲定,因此西線目前仍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