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柯林頓,在競選期間喊出簡潔有力的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因為共和黨籍時任總統老布希治下的美國,面臨極高的失業率,「經濟選民」讓老布希連任失利,但英國指標性週刊《經濟學人》指出,選民對於立即的經濟影響關注度下降,反而更在意經濟帶來的認同感,包括安全及自由意識。
英國選民只看脫歐 無視經濟衰退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1月28日撰文稱,2019年初所做的分析顯示,消費者信心與對執政者的認同關聯性已瓦解,並以將於12月12日登場的英國大選為例,領導保守黨的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希望藉支持脫歐的選民「奪回主導權」,且在較窮、支持脫歐的地區,選民力挺強森,因為他承諾要脫歐,完全沒有人討論英國近來的經濟衰退。
「經濟狀況在緊要關頭還是有用」,《經濟學人》寫道,「但經濟週期與投票模式的經驗法則,已被新形式取代,GDP和薪資待遇增減對選舉的影響已不如以往,經濟因素對民眾的認同感反而有更大影響,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許多地方的民粹主義興起」,而全球化帶來的不安全感,以及高不可及的房價是2個主要影響因素。
Identity issues matter more than ever to voters. Have they stopped caring about the economy? https://t.co/YeFnxAH6OZ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2019年12月2日
中國商品、自動化機械 影響選民決定
《經濟學人》指出,1990至2000年代的全球貿易大增,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但也對部分選民造成不安,他們想要放慢改變步伐。義大利米蘭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經濟學助理教授柯蘭托涅(Italo Colantone)及政治學助理教授史坦尼格(Piero Stanig),研究15個歐洲國家的選舉結果,發現愈多中國進口商品的地區,當地選民愈傾向投給民族主義政黨。
此外,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佛瑞(Carl Benedikt Frey)、博格爾(Thor Berger)和陳靜芝(Chinchih Chen)研究美國大眾對科技的焦慮,對選舉有何影響,並在2018年發布報告稱,在使用自動機械愈多的地區,當地選民愈傾向投給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更稱若自動化腳步在2016年大選前幾年放緩,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會拿下「鐵鏽帶」(Rust Belt)關鍵搖擺州。
房價愈低區域 選民愈支持極右政黨
「房子是多數人的最大筆投資......房市也左右民眾對個人自由度的感受」,《經濟學人》提到,歐洲大學學院(EUI)研究員阿德勒(David Adler)及英國牛津大學比較民主教授安塞爾(Ben Ansell)分析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的數據資料,發現房價比名義價格高3倍的地區,當地選民支持留歐率,比房價沒有比名義價格高的地區多16%。
而在法國,房價較高地區的選民偏好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更勝於立場極右的勒潘(Marine Le Pen)。安塞爾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也顯示,其他歐洲國家房價下滑地區的選民,均傾向支持丹麥人民黨(DPP)、芬蘭人黨(Finns Party)、瑞典民主黨(Sweden Democrats)等立場偏右,甚至極右的政黨,而過往的經濟與選舉關係尚未重現,但支持民粹已成西方經濟根深蒂固的特點。
《經濟學人》表示,民眾覺得廉價進口商品和自動化機械帶來威脅,以及被居高不下的房價綑綁,這些感受不會一夜之間改變,「政府必須尋找方法,給予因經濟受挫而損失的人補償,同時讓房價變得更能負擔。選民對立即造成的影響較不在意,反而更關心經濟帶來的認同感,包括安全、自由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