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選舉,是20年來看過品質最低的一次選舉,媒體重點完全不在政見上,而在人格毀滅,斷章取義,芝麻小事,以及抺黑澄清中渡過。
選舉進入倒數5週,到今天我們還看不到一場國策辯論,韓國瑜/張善政的國策顧問團,不斷釋出政見,請對手出來辯論,對手拖拖拉拉,看來是要迴避到底,不讓政策成為主軸,直到最後才會象徵性的辦一場辯論,到時候選民己經催眠得差不多了,辯不辯論已無所謂,走個過場就算了。
我預計剩下5週,非韓方選舉的策略大略是這樣:
每週找一個話題,打抹黑戰、問號戰(注意,不是政見戰),每個話題讓對方花3~7天去澄清,然後再出下一個抺黑/紅話題。
整個11月,非韓方攻的點是逃漏稅、房產、共諜、還有砂石案,按時程按節奏,分人力,丟出議題來,估計之後還會有別的,選戰按照一定計畫走,也許臨時撿到槍,還會有別的動作也不一定。無論如何,總是不談政策。
抺黑跟問號戰,好用之處在於,對操作方來說沒有成本。被攻擊的一方,能做到最好的結果,是澄清,但即使做到了,也只是回到原點而己,但是在過程中,時間被耗掉了,媒體版面都佔去了,主軸歪掉了,民眾心理陰影也掛上去了。
在國外的事情無法查,就算事情是在國內,去查了,去告了,到結果出來,都是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事了,到那時選舉早就結束了,政治利益己獲得,可隨意分配,就算還人清白,也沒有用了。
這種手法不是新發明,是行之有年的做法,很常見,但很有效。也不過一年前,就見過一次,所有那些事後來也不了了之,現在選舉又來了,又可以再用一次,等到選舉結束,又會再一次不了了之,所有人又回到原來的生活跟心理狀態。
歷史總是重覆著如此相似的事情。
只要有市場,就會有對應的商品,這是經濟法則,也適用於宗教與政治。只要民眾持續買單這種選舉策略,我們就會一直看到這種選舉方式,民眾想要得到精神食糧(例如,芒果乾),就會繼續得到精神食糧,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再說一次,重點應該在內政。每年幾仟億的政策財務損失(能源+高鐵+軍購),7成的能源供應被置於險地(高度不穩定的風光發電+單點失效的天然氣),放任雲彰嘉屏地層下陷不理(現在海平面下3~5公分,持續下陷中),防災都更不做,國土規劃不幹,教育錯誤不修正,沒有哪個共諜能夠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所有這些造成巨大財務損失、國土下沈、甚至傷害下一代的錯誤,都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完全不需對岸動手。
希望民眾能認清事實,我們最大的問題,在我們內部,而不在海外。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端出正確政策的政府,請民眾把重點放在政策,不要再被垃圾新聞帶走注意力。
*作者為清大電機博士,現任聯發科技資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