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0多年,豐田打造出最適合一個人移動的電動車i-ROAD,但它不只是一輛未來感十足又可愛的車而已。從這輛車,到智慧的交通系統,再到現在豐田正在架構的車聯網生態圈,我們在日本,看到一個更美好城市移動的想像……
「如果你故意要讓車翻倒也做不到,不用擔心,」豐田汽車的次世代車輛部門負責人谷中壯弘微笑著說。第一次坐上既像汽車又像機車的三輪i-ROAD,記者緊張的神情被i-ROAD開發者谷中壯弘看出來,他打開車門笑著解釋,「轉彎時只要轉方向盤,車體就會自動傾斜,你也不用自己壓車。」
坐進i-ROAD,感覺像是遊樂場裡的單人賽車機,有著如機車一樣的尺寸,座位高、車身窄,容易掌握前後及兩側的交通狀況。但車內結構就像簡約版的汽車,腳下除了有油門和煞車踏板外,最左邊還有一個用腳踩的「手煞車」,當然,儀表板旁有R、N、D檔,一個也不缺。
體驗 試駕三輪電動車i-ROAD
簡約版汽車 還不必怕翻車
開著前兩輪後一輪電動車i-ROAD,絕不只有像是坐進未來科技車裡享受旁人眼光的虛榮而已,而是突然想套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的名句,「是上班族、老人、接送小孩的婦女,都必備的神器啊!」
擔心我們無法充分感受這輛車良好操控性能及主動傾斜系統的厲害,谷中壯弘將駕駛座往前移,邀請記者坐在後座,由他自己擔任駕駛,他看似隨意又輕鬆地繞著小圓環行駛,卻彷彿在告訴我們,只有i-ROAD做得到既不須以身體來費力平衡又能享受壓車過彎的刺激。
但i-ROAD更想傳達的,其實遠深於汽車操控這回事,而是它身負「優化城市交通系統,甚至改變城市樣貌」的任務。但,一輛車,究竟如何改變一座城市?
緣起 優化城市交通的企圖
以最少能源與空間達到目的
早在2003年,i-ROAD的原型概念車「personal mobility」就已推出,當時豐田不斷思索,「如果當一個人想要自由地移動,把一個人加上輪胎及方向盤,會是什麼樣子的交通工具?什麼樣的移動方式?」從一開始就主導開發的谷中壯弘說,即使到今天,經過多次改款,「如何花最少的能源、占最少的空間,達成一個人移動的目的?」這樣的目標,都沒有改變。
i-ROAD分為單人與雙人座,我們試乘的雙人座主要是在東京澀谷區及世田谷區,提供給有小孩的家庭測試,希望能更深入了解與收集使用者使用i-ROAD的各種情境與周邊設備的需求。
在日本,近來不斷討論如i-ROAD這樣適用城市短距離運輸或供觀光、介於機車與輕型汽車間的超小型車輛,要如何更普及。今年3月,日本國土交通省還在東京舉辦了相關研討會,提出應從2016年開始進入更實際階段。
而總是走在政府之前,豐田將單人座的i-ROAD和日本最大的停車場品牌「TIMES」的公司、同時也是汽車共享運營商的普客二四(Park24)合作,在東京推出日本第一個可異地還車的汽車共享計畫。
在此之前,豐田已在2014年和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布爾市(Grenoble)實施為期3年的汽車共享實驗,除了提供車輛,豐田還開發了車輛預約、以及能提供城市移動最佳路線建議的大數據管理系統。
因為,車輛共享不是目的,只是讓車輛使用效率提高、完成大眾交通系統最後一哩,最後將城市空間還給行人的手段。
而i-ROAD,則是成就豐田「優化城市交通」遠大企圖下的最重要的工具。站在愛知縣豐田市的Ecoful Town裡,可以一窺豐田的企圖心。
為了描繪低碳社會而興建的Ecoful Town,距離豐田汽車1938年就成立的本社工廠,只有不到10分鐘車程,這裡除了有豐田的氫能源車「Mirai」、加氫站,也有超小型電動車的共享租借站。
為了解決交通堵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豐田汽車也在這裡,以及豐田市主要車站等區域,實證汽車與公共交通單位合作的交通支援系統「Ha : mo(Harmonious Mobility Network)」。
現場1 愛知縣豐田市》智慧交通實證
汽車共享結合公共資訊效果佳
「Ha : mo的最大目的,就是讓個人移動工具與公共交通工具間,做最完美的融合。」坐在Ecoful Town裡的咖啡廳,豐田汽車ITS企畫部Ha : mo事業企畫室group長早田敏也對我們解釋,以汽車製造公司來說,車賣愈多當然愈好,但車子太多,就會帶來壅堵、城市空間不足、汙染等負面影響。「汽車的存在價值在於移動,卡在車陣中或停放著的車,價值是降低的,只有讓人及車的移動更順暢,這時,汽車才會有社會價值。」
因此,這系統結合了汽車導航、路況即時訊息,以及共享車輛、巴士、地鐵換乘路線的資訊,市民可使用手機,查詢綜合評估天氣、道路施工、集會活動與交通壅塞狀況後,A點到B點目前最佳、產生最少二氧化碳的到達方式。
而在東京,豐田與普客二四的合作,則是在地狹人稠的城市裡,Ha : mo系統如何完美讓城市交通無縫銜接的實驗。「甚至,在高齡者或偏遠地區,豐田也在思考如何借重自動駕駛技術。」早田敏也說,「Ha : mo系統絕對不是死板板的,而是根據不同環境、需求,提供不同服務。」
事實上,今年,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主導啟動了豐田集團內部大規模的組織改造,在公司內成立7個內部公司(Company),以尋求保持領先地位的方法。除了透過如谷中壯弘所屬的「先進技術開發公司」,尋找開發更符合未來所需的產品外,早田敏也所帶領的Ha : mo,則被納入「車聯網公司(Connected Company)」,日本媒體解讀,豐田將原本散落在各部門和車聯網相關的技術與開發計畫整合起來,目的即是要正面迎戰來自汽車領域以外如谷歌的競爭。「在行駛、轉彎、停車等基本功能之外,汽車還必須加上『聯網』的功能,」豐田章男曾說。豐田要將所有數據更精準地收進自家的平台裡,更要以此重新建立與車主的關係。
過去10多年來,包括豐田在內的大型車廠,每年賣出9千萬輛車,但這些汽車每天在路上跑所傳遞出來的各種大量數據,卻都是由IT界霸主谷歌所掌握,連提供給車主行車路線的建議,都來自谷歌,這絕對不是汽車製造商所樂見的。
為了奪回主導權,其他大型汽車製造商如福特、日產都和外部合作或自建車聯網平台,而德國戴姆勒、BMW及福斯集團,更是已從諾基亞手中收購了有助車聯網及無人駕駛技術的Here地圖,今年則宣布3大車廠將為Here地圖提供即時的路面資訊與包括煞車、雨刷、定位系統等汽車感應資料,這項能即時提供駕駛道路資訊的交通服務將在2017年推出。
現場2 東京》原來,豐田不只想賣車
車聯網數據就是最大商業資產
身為全球年銷售突破1千萬輛車的豐田,也正在建構一個以車為中心,擴及車輛共享、保險服務等領域的連網世界。
11月1日,位於東京台場、展示著豐田先進造車技術及各式經典車款的TOYOTA MEGA WEB裡,代表未來個人移動的i-ROAD,占有著最大的展示區塊,整個場館的布置依舊能神奇地誘發參觀者對汽車的熱情。但旁邊一棟專屬小孩駕車的RIDE STUDIO,這一天,卻沒有小孩子的笑聲,而是正在上演一齣豐田從製造更全面擁抱大數據、走向服務的舞台劇。
不到10度的低溫,一對男女朋友吃完飯,一上車,「怎麼這麼溫暖?」女生驚喜地問。「剛在餐廳時,我已經預先將車內空調打開了,」男生貼心的說。
送完女生回家,儀表板上警示燈閃著紅燈,用戶不用翻閱手冊找對應的原因,汽車資訊已經傳到豐田的大數據中心,分析後,車機顯示,是否需要和客服人員聯絡?一按,客服即撥電話給車主,告知是油電混合(Hybrid)系統發生問題,雖然可以繼續行駛,但電池電量消耗會較快,建議先檢修。得到車主同意,客服搜尋並將需求告知距離最近的維修服務商,並顯示地圖引導車主到達,而車子還沒到,維修商就已經掌握了車子狀況。這已是豐田開始提供的服務。
「藉由車聯網,豐田不再是一個每年製造幾百萬車輛的公司,而將成為每年在世界各地與數百萬客戶連接的(服務)企業,」豐田汽車常務董事、豐田聯網公司(Toyota Connected Company)總裁友山茂樹,在當天的車聯網戰略記者會上說。這也是今年四月,豐田進一步和微軟合資成立「Toyota Connected Company」後,第一次對媒體清處闡述其車聯網與大數據的規畫及發展。
豐田聯網公司是豐田和美國微軟兩大公司合作,為了分析從行駛汽車中收集到的數據,而成立的全新公司。
記者會上,友山茂樹秀出一張地圖,上頭大量紅色、綠色、黃色的標記,還有少量的藍色標記,這些是皇居(日本天皇居住地)周邊五公里內目前最即時、有搭載豐田開發DCM(車載數據通信模組)的車流畫面。紅色指目前停止的車輛,黃色和綠色分別是時速20、40公里的車,藍色是時速達90公里的。因為是裝載在車內,這訊息比谷歌的演算法更精準。甚至,豐田從蒐集單一區域車輛的煞車、時速、雨刷的數據分析後,就轉換為地圖上一條條像血管般分布的紅線,這些都是北海道札幌目前有結冰的路面。這樣的訊息將在動態地圖上即時更新,「這也是豐田擴大活用大數據所創造新的價值,並改變我們的營運模式,」友山茂樹說。
更有趣的是,這套車聯網系統還能將車主行車習慣資訊提供給保險公司,計算更精準更客製化的保險費。事實上,數百萬美國車主,為了獲得較低的保險費率,同意豐田將這些資訊提供給保險公司。而豐田也不會放棄將這些珍貴資訊轉化為商業模式的機會。
豐田預計將逐漸提高DCM的裝置率,希望2020年,在日本及美國,DCM成為Toyota及Lexus的標準配備,擴大數據的收集。
豐田曾提出,到了2020年,全球可提供共享服務的汽車將達1千萬輛,豐田的目標不只是加入,更想主導這市場。而且不是獨自打這場戰役,在豐田打造的移動服務平台上,除了自家的Ha : mo計畫外,汽車共享的業者,當然也被納入它的大生態圈裡,例如豐田今年十月底投資一家美國提供個人對個人的汽車共享服務公司「Getaround」。
思索 把車子變聰明之後⋯⋯
美好交通的想像,台灣的下一步
將自己的優勢極大化,卻仍留了讓自己去冒險的餘地。豐田從一輛研發10多年的i-ROAD出發,到智慧的交通系統,再到現在豐田正在架構的移動平台,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輛更吸引人、更聰明的車,還是一個更美好城市移動的想像。
在豐田之外,包括戴姆勒集團從推出即行(car2go)到收購Here地圖,再結合其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他們和豐田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鞏固身為車廠的優勢。在台灣,也正在迎接有創意、有資源的企業力量,加入打造智慧城市的建設。例如台北繼Ubike後,迎來了Umoto的服務,雖然它不是i-ROAD,但仍承載著收集各項城市數據的任務。從日本東京、豐田總部豐田市,我們已經看見一輛車即將改變一座城市的樣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在台灣看到一樣的改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