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20週年,幾個月來,反送中抗爭在鄰近的香港愈演愈烈,北京當局顯然需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向世界展示「一國兩制」也有光彩的部分,特別是因反送中運動而對「一國兩制」越發不信任的台灣人民。不過,為何地理位置臨近、歷史上皆曾被殖民的港澳兩地,對北京的反抗程度卻有極大差異,北京當局試圖宣傳的政績──澳門人很安分、一國兩制運作得順利、澳門人發大財等觀點,都能歸功於回歸中國嗎?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評論指出,港澳兩地的現狀差異,其實源於當年殖民母國的不同殖民政策,換言之,並不是一國兩制在澳門真的很成功,而是之前的葡萄牙政府太失敗;北京當局拿澳門當範例,怪罪香港人不夠順從,可說是搞不清楚狀況,也因此正在自食惡果。
澳門人在葡萄牙治下,仍保持高度中國認同
《外交政策》4日刊出中國外交政策專家巴里歐(Ricardo Barrios)專文,分析為何港、澳民情大不同,巴里歐認為,最大的關鍵是港澳的殖民經驗差異很大。巴里歐服務於關注美國與南美洲政經現況的非營利組織「對話」(The Dialogue),專長為中國對南美洲的外交。
巴里歐分析,中國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超過450年的葡萄牙統治時期正式結束。不過,儘管葡萄牙殖民澳門如此之久,澳門人卻仍然保持著高度的中國認同。與港英政府細緻的殖民政策相比,葡萄牙在澳門的殖民可謂積弱不振,甚至有學者以「不走運的帝國主義」(hapless imperialism)稱之。當時,葡萄牙殖民政府不僅效能不彰,主權上更遭各種勢力瓜分其治理權,也包含親中國政府的勢力。因此,早在澳門回歸之前,北京當局便已經藉此收割澳門人的不滿,轉化為對己有利的政治籌碼。
1966澳門暴動,成港澳歷史分水嶺
1966年的澳門暴動,就是葡萄牙殖民政府執政失敗的一大信號。事實上,在20世紀中後期,葡萄牙當局便對澳門興致缺缺,也無法有效化解澳門人民對其執政的不滿。受到中國文化大革命的鼓舞,澳門人民在1966年起身反抗葡國殖民統治,暴動最後以殖民者一一答應澳門人民的要求作結。除此之外,中共也趁此機會徹底剷除中國國民黨在澳門的勢力,這也導致日後澳門人民大多抱有親共情緒。
至於1967年發生在香港的六七暴動,港英政府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應對——先是暴力鎮壓,然後調整殖民政策,同時打造監控更嚴密的警察系統。與此同時,葡萄牙全然不曾調整其殖民政策,甚至只想著把澳門還給中國,來擺脫一切麻煩。自此之後,葡萄牙政府對於澳門越發疏於管理,巴里歐引用當年立法者的說法指出:「葡萄牙政府好像並沒有真的多想管理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