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12月1日中時電子報新聞—潛艦國造該停了,美國學者喬治梅森大學教授亨澤克,在外交家雜誌撰文指出,台灣該到停止潛艦國造計畫的時候,浪費鉅資在過時計畫上的賭注太大。潛艦國造被蔡政府視為一大政績,也引發韓國瑜與蔡英文雙方陣營的駁火。這是非常專業的問題,一般選民根本無從判斷,但是美國學者的逆耳忠言,台灣應該冷靜檢討,不要情緒化及選票算計,這才是愛台灣。
事實上,這篇文章不僅批評國軍自製潛艦耗費鉅資,性能落後且曠日廢時,且指出台海發生衝突,解放軍會先發制人,潛艦尚未開戰可能就被擊沉,它更提出不對稱戰法,要國軍設法用大量相對廉價的防空飛彈、飛彈快艇和水雷等武器,讓對岸難以進攻,而非浪費鉅資在國造潛艦上,但這文章忽略了另一個重要事實,若正規戰無法有效遏止解放軍攻勢,不對稱戰法即便再怎樣發展,恐怕也無法改變整體戰局走向,更何況我海軍戰時最重要任務是,確保台灣對外航線暢通,有效掌握台灣周邊制海權,讓對外航運源源不絕的補充台灣軍需品及能源,然大批的佈防水雷不僅無法確保我對外航運暢通,更有可能造成反效果,使我海運船艦無法靠港,而飛彈快艇則受限於體積大小,不僅無法長時間在海上執勤,海象差一點,可能連出港都有問題,遑論確保我航運暢通。
文中指出光前4艘潛艦,就花費高達50億美元(合1500億台幣),這還不含長期操作維護成本,及後續4艘建造費,加上台灣從未建造潛艦的經驗,恐會比預計計畫消耗更多時間、金錢,這對年度國防預算僅110億美元的台灣國防預算來說,更指出潛艦國造計畫超過3成預算給海外廠商,認為其對台灣造船業發展提升想法過於樂觀。但作者沒注意到的是,這幾千億台幣等同在台灣造了一條潛艦生產線,除造船業受益外,更為鋼鐵,機械等產業帶來商機,更別說會產生多少就業機會及廠區周邊商機,依經濟學乘數效果,由於整條生產線都在台灣,政府投入的幾千億成本,未來上述受益廠商的營業稅,營所稅,及所增加就業勞工的所得稅陸陸續續也會為國庫帶來稅收,等於政府砸下成本未來是會回收部分的;重要的是,台灣就此全面引進過去從沒有的潛艦造艦技術,除潛艦生產線外,還引進含造艦,下水,試驗等一系列潛艦造艦標準作業流程及必要設施,且這是在有一定造艦經驗及潛艦技術的外國軍火商步步指導下協助完成,另外也帶動鋼板強化,焊接等重要造船相關技術的提升,對國軍同時推動的水面艦國造案絕對有間接的幫助,雖說如聲納、魚雷、動力系統等裝備,皆要從國外引入,但換句話說,也讓台灣這條潛艦生產線未來與外國軍火商的持續合作埋下契機,特別某個國家的軍火商是無法外銷柴油潛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