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事件40週年》見證台灣民主化歷程,6大關鍵人物至今撼動政壇

2019-12-11 13:20

? 人氣

美麗島事件40周年:美麗島雜誌。(Christopher Adams@flickr/CC BY 2.0)

美麗島事件40周年:美麗島雜誌。(Christopher Adams@flickr/CC BY 2.0)

台灣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台灣仍在蔣經國統治下的戒嚴時期,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黨外人士(非國民黨籍),在高雄市舉辦集會遊行,要求解除黨禁以及報禁,呼籲言論自由以及政治上民主,這場集會後來引發台灣當局激烈鎮壓的事件。

當日遊行之中,突然有許多「愛國人士」前往集會場合與遊行民眾發生激烈的衝突。台灣警方以催淚彈以及鎮暴車開始鎮壓示威活動,與民眾對峙和衝突。外界評論這是台灣自1947年228事件之後,最嚴重的警民衝突。

當日遊行過後是轟動全台的大逮捕行動。台灣政府開始逮捕黨外人士。根據台灣警備總部於當年公布的涉案人數,總計為156人。被送軍事審判者共有黃信介、施明德、林弘宣、林義雄、姚嘉文、呂秀蓮、張俊宏和陳菊等八人。

美麗島事件40周年:美麗島雜誌。(Christopher Adams@flickr/CC BY 2.0)
美麗島事件40周年:美麗島雜誌。(Christopher Adams@flickr/CC BY 2.0)

但此次軍事法庭審判也引起全世界矚目,蔣經國在「美麗島大審」期間遭遇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特別來自美國),以及國內民眾對於「解嚴」以及政治言論民主化的要求。

從事台灣民主運動多年的陳婉真撰文說,回顧美麗島40年,在當時的軍事法庭審判期間,許多在美國的台灣人,展開一連串的國會游說,並透過《台灣之音》將訊息傳遍全球。「甚至連當時的中共駐美大使館及《人民日報》都為此發表聲明支持黨外人士,逼使國民黨政權破天荒決定公開審判,執政黨意想不到的是,那一場場『美麗島大審』的法庭大對決中,讓更多台灣人認清黨外人士根本不是什麼江洋大盜,目的只是在爭取民主罷了。」陳婉真說。

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吳乃德評論美麗島事件時表示,「美麗島事件之後的數年,也是國民黨獨裁政權最脆弱的時候。退出聯合國、中美建交,讓國民黨的威權體制失去正當性;既然收復大陸已不可能,根據憲法和它的三民主義,國會必須全面改選,戒嚴也必須取消。」

確實,在國內外壓力下,最終蔣經國於1987年病重之際宣佈解嚴,並同時結束一黨專制的黨禁體制。1988年1月,台灣宣佈結束「報禁」,人民可自由辦報,蔣經國亦在當月去世,開啟李登輝時代。

這場40年前的美麗島事件,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當時參與美麗島的運動領袖們(譬如林義雄、施明德與陳菊等人)以及後來為他們辯護的律師(如陳水扁、蘇貞昌及謝長廷等人)開始在台灣政壇引領風騷數十年,但許多人也因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BBC中文盤點美麗島事件的6位重要人物,他們與其他在美麗島事件中受牽連的人物,40年來仍深刻地影響台灣政治。

施明德 (1941-,民進黨前主席)

事實上施明德早在美麗島事件之前,便因為主張「台獨」而入獄約15年,出獄後他繼續從事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後,他是第二次入獄。

美麗島事件時,施明德擔任總指揮,事件發生後,施明德展開逃亡。逃亡期間,他為全台通緝,媒體稱他為「暴徒」。在逃亡26日後,被捕入獄。1980年的美麗島事件軍事法庭審判中,他仍提出「台獨」主張,並稱「黨禁、報禁、戒嚴令、萬年國會是台灣民主化的四大害」,並被判死刑;但在國際壓力下,改判無期徒刑。

20190524-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24日出席監察委員王美玉召開「戒嚴時期泰源事件真相記者會」。(顏麟宇攝)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出席「戒嚴時期泰源事件真相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1990年,總統李登輝宣佈美麗島當時判決無效,施明德出獄,之後在民進黨擔任黨主席。後來在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後退黨。

「四十年過去了。今天的國民黨人已非當年的壓迫者,敵意猶存。今天的民進黨人極少是當年的奮鬥者,仇恨仍燃,」—施明德在臉書回顧美麗島。

林義雄 (1941年 ,前民進黨主席)

林義雄於台大法律系畢業後便擔任律師,1976年開始接觸黨外政治,在1970年代的台灣黨外運動中發揮極大影響力。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時,身為雜誌社編輯委員的林義雄後來遭到逮捕。1980年2月28日,軍事審判期間,身處獄中的林義雄的台北家中,他的母親和兩位雙胞胎女兒在國安團隊的監視下卻遭人殺害,長女林奐均重傷,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著名的「林宅血案」,至今尚未破案。

20190228-義光教會追思禮拜,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甘岱民攝)
20190228-義光教會追思禮拜,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資料照,甘岱民攝)

林義雄後來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4年後出獄,前往美國與遠離台灣的妻女倖存者修養。1987年回台,在民進黨內成為重要領導者。2000年任黨主席期間,帶領民進黨首次執政,但卻在2006年退出民進黨以及政壇,致力於環保運動。

林義雄因為其遭遇以及他在政壇聞名的政治道德潔癖,被台媒稱為民進黨內的「聖人」;因此,即便離開民進黨後他在該黨的影響力仍大,並影響了許多人後來投入並研究台灣政治,譬如范雲等人。

呂秀蓮 (1944 -,台灣前副總統)

美麗島事件發生前,呂秀蓮與施明德相似,都活躍於社會運動。不同的是,呂秀蓮先從婦女運動介入台灣政治,開啟了近代台灣婦女運動,要求社會及政府給予女性與男性平等的權利。

呂秀蓮在哈佛大學讀完碩士之後,先在政府工作,後來以黨外身份加入地方選舉。美麗島事件時,擔任雜誌社副社長,她在事件當晚的演講,成為黨外運動的經典演講。

20191110-前副總統呂秀蓮10日出席「呂秀蓮與您有約」座談會。(蔡親傑攝)
前副總統呂秀蓮出席「呂秀蓮與您有約」座談會。(資料照,蔡親傑攝)

呂秀蓮於事件後被捕,軍法判處12年徒刑,坐牢五年多,因為罹癌保外就醫,她常言因為坐牢無法與病逝的母親見上最後一面,是她此生最大遺憾。她接受BBC中文採訪稱,「台灣1.0是1947年的『228事件』,2.0是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2000年則是台灣3.0首次政黨輪替。」

呂秀蓮出獄後,一直在台灣政治及外交上擔任重要職位,2000年及2004接受陳水扁邀請並當選兩任副總統。在2019年,因為參選總統大選退出民進黨。「台灣民主是踩著多少人過來的?民進黨是在揮霍我們當年努力的結果,」她告訴BBC中文。

陳菊 (1950 - 現任台灣總統府秘書長)

20191209-民進黨9日在圓山飯店舉辦「美麗島40週年紀念活動」。圖為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民進黨提供)
20191209-民進黨9日在圓山飯店舉辦「美麗島40週年紀念活動」。圖為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民進黨提供)

陳菊是美麗島世代中少數至今仍活躍在民進黨黨內,並掌握重要權力的政治人物。出身貧困農家,1969年,陳菊於專科畢業後,加入黨外運動。在美麗島事件後被逮捕,她先被判處死刑,在獄中寫下遺書。後來在國際壓力下被改判12年,服獄6年後出獄。

陳菊後來成為民進黨黨內重要派系「新潮流」的主舵手,並陸續擔任民進黨代理主席、行政院勞委會主委,之後加入高雄市長選舉,以近百萬高票連任高雄市長,成為台灣媒體口中的「南霸天」,權傾一時。陳菊之後加入蔡英文政府,全力輔佐蔡英文執政。

陳菊(左)在蔡英文(右)政府舉足輕重。(郭晉瑋攝)
陳菊(左)在蔡英文(右)政府舉足輕重。(資料照,郭晉瑋攝)

回顧「美麗黨事件」40週年,她告訴台灣媒體央廣說,「最大的意義是,自此以後,台灣人參與民主運動時不再畏畏縮縮了。」

陳水扁 (1950 - 前總統)

美麗島事件是陳水扁踏入政壇之起點。陳水扁與後來民進黨重要的政治人物譬如蘇貞昌、謝長廷、尤清等都成為美麗島事件被告辯護律師團之一員,當時陳水扁並為主犯之一,也是民進黨創黨主席黃信介擔任辯護律師。

之後,陳水扁加入選舉,幾乎百戰百勝,在1990年代成為民進黨政壇最耀眼的明星。他在1994年,首次贏得台北市長選舉,但在1998年以高達7成執政滿意度敗北馬英九,卻在2000年贏得台灣總統選舉,為民進黨首次執政。連任成功後期,他與其妻吳淑珍卻弊案纏身,卸任後陳水扁旋即入獄,後於2015年保外就醫至今。

20191208-前總統陳水扁8日出席「一邊一國行動黨募款餐會」。(顏麟宇攝)
20191208-前總統陳水扁出席「一邊一國行動黨募款餐會」。(顏麟宇攝)

陳水扁在支持「台獨」的群眾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因擅長選舉被台媒稱為「政治動物。」

艾琳達 (Linda Gail Arrigo,1949 - )

艾琳達是美麗島事件中最著名的外國臉孔。她13歲時隨美軍父親來台讀書,中學後赴美唸書,之後與台灣民主運動者熟識,逐漸參與台灣民主運動。

20180113-艾琳達13日出席「刺蔣,鄭自才回憶錄」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艾琳達出席「刺蔣,鄭自才回憶錄」新書發表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艾琳達在1978年與施明德在台結婚,美麗島事件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但是她隨即在美國以及香港向國際團體游說,施壓國民黨政府。艾琳達後來回台,繼續從事環保以及人權運動,並成為一名學者。1995年她與施明德離婚。

外界分析,艾琳達在當時的國際游說,對國民黨造成很大的壓力。陳菊告訴台媒稱,「坦白說,若沒有艾琳達,不論是美麗島或施明德,不會引起國際這麼大的注意,」 陳菊又說思想左傾的艾琳達至今仍保持信念,「所以她永遠是一個批判者,批判施明德,也批判在過程中所有的一切。如果違反她的信仰,她就會不客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