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事件在二戰結束後的很長時間裏,仍然影響著日裔美國人的生活。隨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夏威夷,日裔美國人在戰爭期間所受到的對待,在今天的政治中仍有長遠的迴響。
5月底,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歷史性地一同站上了廣島的土地上。歐巴馬來到這個美國用核彈攻擊過的地方,成為第一個在任內到訪這裏的美國總統。
周二(12月27日),他和安倍將再度相聚於另一個歷史性地點——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向美國海軍基地發起進攻時,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經早就處在戰爭當中。此後不久,美國也加入了盟軍的作戰。
超過5000萬名士兵和平民在戰爭中死亡,這使它成為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軍事戰爭。
不過,在珍珠港之後,還有另一個群體在蒙受戰爭帶來的後果:有日本血統的美國公民。
「日本族裔是一個屬於敵人的種族,」約翰·德威特中將(Lt Gen John DeWitt)在《最終報告:1942年西岸日本人的轉移》( Final Report, Japanese Evacuation from the West Coast, 1942)中寫道:「雖然有很多第二代和第三代日裔是在美國國土上出生,擁有美國國籍,並且已然『美國化』,但是種族間的緊張情緒仍未有減弱。」
1942年2月,時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又稱小羅斯福)下達了「9066年行政命令」,以種族背景劃分,將美國西岸的12萬人轉移到禁閉中心,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在美國出生。
在全美國,這樣的禁閉營有十個,美籍日裔的被囚者在帶刺的鐵絲圍欄內度過的平均時間是三年。
相對而言,他們被監禁這件事還是廣為人知的,但是他們面對的艱難不止於此,特別是對於像勞森·阪井一郎(Lawson Iichiro Sakai)這樣在1941年時才年僅18歲的日裔美國人來說,更是這樣。
他描述自己當年應徵海軍受到歧視的情景:「我和三個白人同班同學一起嘗試應徵加入美國海軍。他們被錄取了,我卻沒有,」、「我說:『為什麼不可以?我也是美國人。』但是他們說,我是敵僑,所以我已經不再是美國公民。」
如今已93歲的他回憶說:「當時的感覺真的像是被我自己的國家排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