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觀點:整合影視發展 政府還須加把勁

2017-01-02 07:00

? 人氣

但影視中心能整合的,畢竟只有製作與技術部分,那麼在發行與上映方面呢?鄭麗君曾表示:「台灣到底適合什麼樣的製片廠或影城,需要從需求端跟供給端來媒合,同時尋找國際潛在的投資者,我們會從這樣的架構來評估地方政府所提出來的計畫。」也就是除了有影視中心協助製作出好的作品,同時還必須兼顧最上游的投資者與最下游觀眾的需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1223-監察院巡察行政院,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盧逸峰攝)
鄭麗君曾表示:「台灣到底適合什麼樣的製片廠或影城,需要從需求端跟供給端來媒合,同時尋找國際潛在的投資者,我們會從這樣的架構來評估地方政府所提出來的計畫。」(資料照,盧逸峰攝)

而在這方面,中國大陸已經發展得相當不錯。不僅製作發行已有一定規模,上游資金相當充沛,城市化所帶來的中產階級崛起也撐起了龐大的下游市場。目前,中國大陸最大的兩家院線連鎖業者,包括全陸資的萬達與港資的大地,這幾年都不斷地在海外收買或併購製作公司與各種通路系統,企圖讓自己的集團能夠整合電影的製作、發行與放映。特別是大地,從香港挾資本搶攻大陸市場,全部使用數位技術,以「小鎮青年」為主打對象,在年輕人中獲得了極大認同。

在政策與法律面,中國大陸政府也很積極,2016年11月正式通過研議13年的「電影產業促進法」,預定在2017年3月開始實施。背後固然有著很多原因:大陸2016年已經取消了批片配額(買斷在大陸放映版權的外片);而與WTO的協議中,每一年外片配額34部的規定,也將在2017年到期,必須進行新一輪談判,最後很可能被迫開放更多的配額,甚至全面開放(台灣則於2002年全面取消拷貝進口數)。加上大陸2016年在禁奢令之上開始施行禁韓令,2017年的娛樂產業將受到巨大衝擊,此時催生「電影產業促進法」,至少在某種層面上,給予影視製作更大的自由度與官方支持。

與大陸電影製拍有很多政治禁區相比,台灣一向以「創意自由度極高」最受華人電影界推崇。台灣能否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將政策法律到影視製作、發行、放映等各個環節整合起來,並將資本引入影視產業,從建好、用好影視基地入手,製作更多高品質作品,培育更多本地人才,都應列入文化部及相關部門規劃的方向。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14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