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嚴三十二年了,國人的思想卻未解嚴。正如楊照所感嘆的,表面的民主制度建立後,黨外雜誌當年推動民主政治在知識與思想上的追求也快速消失了,讓民主健全運作的許多條件來不及補足。
正因為台灣的民主是靠黨外雜誌傳播的民主思想打下的基礎,以及後來的群眾抗爭運動及選舉所建構的,「黨外運動」當時所追求的只是表面的民主制度,雖然啟迪了民眾的民主思維,但因為激烈的政治抗爭,西方的民主精神與現代化思想,不僅沒有深入民眾的思想體系,就連當時的政治人物,也沒有內化成他們人格的一部份,落實在政治領域,因此在人民的知識基礎與現代化思維不足的情形下,民進黨人所追求的「速食民主」基礎,只是取得政權的工具,當然很脆弱,經不起考驗!
就大眾傳播理論來看,首先要有民主認知,而後形成民主概念與思想,最後才成為行動,將民主「精神」落實於生活與體制中。但從台灣這幾十年的民主政治發展來看,因為受制於政治與社會結構,以及教育與文化問題,民眾在生活中沒有民主概念,政治人物則只將民主概念工具化,並未在國會問政與政黨競爭的民主體制內實踐,從而建立優質成熟的民主政治,民主有待深化的空間還蠻大的。
從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現況來審視,由於國民黨實施一黨專制太長,人民被壓抑過久,解嚴前不久,民進黨即以「合法暴力」衝撞國民黨國會的專權體制,開啟了往後立院的鬥毆。解嚴後,黨禁、報禁的解除,更解凍了封閉已久、蓄勢待發的台灣社會力,各種社會、校園運動,更是如鍋爐蓋子掀開後往外面流竄的氣體一樣,到處奔放流竄,難以管制,以致自由氾濫、煽情失序,私利凌駕公共利益,只享自由不願負責任,扭曲政府公共政策,無法理性探討事情,法治不彰、價值扭曲。
解嚴後,台灣已推動民主政治三十二年,政治亂象還如此嚴重,空有民主外殼、無民主內涵,除了政黨惡鬥與媒體的誇大激情等外在環境外,主要原因是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台灣的教育方法仍以杜威所批判的填鴨式背誦方式為主,以致無法培養國人對公共事務及文化價值的獨立思考與探索分析能力,邏輯思辯能力不足,喪失理性精神,沒有可落實於生活的人格與文化教育。
民進黨執政後,碰到國民黨統治台灣60幾年,透過單向教育方式,所建構的保守思想、一元化思考、黨國思維的社會結構根深蒂固,因為民主教育的欠缺,當然很難衝破,建構理性多元的民主社會。
從政治結構來看,阿扁因國民黨分裂、快速贏得政權,由於國會是少數,政治基礎非常薄弱,經過國民黨的反撲惡鬥,根基不穩的民主政治開始走向惡質化。
民進黨再度執政後,雖取得國會多數,但藍營在親中媒體及大陸網軍協助下,朝野鬥爭得更激烈,加上新興網路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普設大學後教育品質的下降,台灣社會更是邁向兩極化,柯文哲、韓國瑜得以精勘的表演政治趁勢崛起,以激情語言煽惑不滿現狀的民眾,狂飆成強大的民粹亂流,讓台灣社會變得更狂烈激情,沒有理性智慧與核心價值。
文化方面,由於這三十幾年來台灣教育方式未曾改變,台灣人民思想仍舊腐舊、落後習俗充斥於生活、公私不分、虛假愛面子、誠信不足、盛行走後門等,以致解嚴那麼久,人民仍活在前農業時代的「醬缸文化」中,深深影響台灣的前進發展。
可望贏得大選的小英總統,再度執政後,因無連任的政治壓力,應以胡適所倡導的「科學精神」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為教改方向,以短中長期的教改時程,改革保守的師範教育體系,培養優秀師資,推動全台中小學優質小班制開放式討論教學,訓練學生蒐集資料、分析、組織、探索問題的能力,透過「親身體驗」與互動討論,將教育與生活經驗結合,方能培養下一代的思考能力及人文與民主素養,建構優質的民主政治與新的文化價值觀。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