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崎指出,現在仍在開發階段的AI技術,已經可以藉由所謂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機能,在部分領域上像人類一樣掌握並分析事物。例如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研發出的人工智慧「華生」(Watson),就可以在1秒內閱讀2億頁人類編寫的手冊等等,不僅閱讀神速,「華生」還可以在操作者和顧客的對談中找出盲點,提出多變的解決辦法,甚至可以進行簡單的工作。
【経】 トヨタ、AI搭載車を初公開 疲れ検知し香るラベンダー (朝日新聞): トヨタ自動車が発表したコンセプトカー「コンセプト・アイ」=4日、米ネバダ州ラスベガス、友田雄大撮影… https://t.co/WqNIjWXOk7
— 経済ニュース (@twinews1) 2017年1月5日
AI技術除在生活部分大放異彩外,也被拿來應用在醫療領域,像是檢驗癌症、治療心臟病等等,至今雖然已有許多熟悉以核磁共振成像(MRI)、X光片,診斷相關疾病的醫師,但若能將AI技術融入醫療裡,有時候可能會比人為判斷更準確、迅速。前述提到的豐田汽車,除在近日的電子展推出新款智慧型汽車外,去年也在同展上發表AI技術相關實驗,讓搭載AI系統的8台汽車藉由人工智慧,自行判斷改道或讓車。
人際關係將受到衝擊
神崎說,若未來相關業者成功藉由AI技術,研發出自動駕駛車,對於高齡人口持續大量成長的日本來說,或許能減少許多交通事故,但自動駕駛車要如何與人力駕駛車共存,是業者不得不深思的一項課題。AI技術在未來不僅將改變交通、醫療、科技形式,也可能改變人與人之間交際關係。
【New】謎の #囲碁 マスター、正体は人工知能「#AlphaGo」の進化版だったhttps://t.co/VRsSjDeIx4
— ハフィントンポスト日本版 (@HuffPostJapan) 2017年1月5日
除上面提到的小型陪伴機器人「KIROBO mini」外,中國微軟研發的AI聊天軟體「小冰」,也擁有感應人類情感、與其進行對話的功能,未來這類的AI產品,很有可能取代看護等需要與人進行互動的工作,提醒使用者吃藥、運動,或和高齡者聊天、安定情緒,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好伴侶。但擅於解析人心、感應情緒的AI技術,若被利用在軍事開發上,恐怕會引起新一波的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