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軍委主席習近平專程到空軍機關調研,重申「空軍是戰略性軍種」,並要求空軍「儘快實現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隔年2月16日,習近平視察西安部隊時登上轟-6K,外界研判轟-6K不久可能有大動作,呼應習近平對戰略空軍的託付。1個多月後,轟-6K首次穿越巴士海峽前出西太平洋,直到2015年底,轟-6K前後4次分別穿越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並由單一機型到多機編隊,課目由淺入深,層層推進。2016年的4次遠海訓練,中共空軍部署更為細膩,特別在最後2次部分戰機繞台飛行(11月25日,12月10日),引起台灣內部熱論。台灣內部在意愈多,懾台效果愈大。
中共戰機編隊穿越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前出西太平洋,在路徑安排上有其必要而無其他選擇。巴士海峽是美、日情監偵體系的薄弱地帶;宮古海峽是第一島鏈美、日情監偵的末梢神經,近年日本強化西南諸島的偵察與防衛,但資源終究不及在沖繩主島的完備。穿越此2海峽,前出菲律賓海,面對廣闊大洋,是轟-6K從內陸二線機場投射至此的較佳海域,也是在關島防區外發射長劍-20(K/AKD-20)遠程巡航飛彈的較佳位置,以及中共情監偵(ISR)與北斗導航定位力有所及的區塊。除此,選擇2個不同路徑,可收到戰略隱蔽與分進合擊的效果。
為確保轟-6K遠程打擊能力,中共空軍派出蘇-30重型制空戰機護航,運-8負責遠海巡偵、圖-154肩負電子偵察、空警-200擔任空中預警與指揮、伊爾-78承擔空中加油。整個編隊以轟-6K為主體,只有它能完成戰略威懾與遠程精確打擊,但沒有相應的護航編隊作為支撐,轟-6K也很難發揮戰力並陷入危境。在沒有研製類似美軍B-2匿蹤戰略轟炸機作為大國空中突穿利器之前,以上述多型戰機編隊擔任防區外遠程打擊,應是中共空軍扮演戰略性軍種的基本樣式。
三、旺盛企圖
從時間上看,轟-6K從2015年3月至11月,先後進行4次遠海訓練,平均2個多月1次。但從2016年9月起至12月,不到3個月時間,密集舉行4次遠海訓練,採多機編隊,課目多元,不但帶彈遠航、編隊齊全、飛行更遠,還加上東部與南部戰區空軍的聯動,說明中共空軍邁向「戰略空軍」,以及在遠海陌生空域戰場經營的緊迫感。
從課目上看,轟-6K前出西太平洋,從最初的遠海導航與定位,到最近1次多元課目整合,並檢驗戰機編隊遠海機動與實戰能力,前後不過21個月,對於戰略空軍的探索與實踐,投入力度顯而易見。尤其,習近平推動軍改後新成立的戰略支援部隊,在整個編隊遠海協同訓練中扮演何種角色,在電磁空間提供哪些支援,是原有的機制下進行整合,或是推陳出新。若是後者,意味戰略空軍的實踐是在一個新的感知系統支持下進行的,影響可能超出外界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