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行為對研究決策理性的人而言,可說是既平常又神祕,因為一般而言個人微小的一票通常無法影響大局,不可能影響政策,有時連政府組成都無法左右,因此,民主國家的選民顯然是抱著對民主的信仰而非功利的想望,才會不惜花費寶貴時間行使投票權。
在各種投票行為中,大概只有公投是結果最直接的,這也是設計公投的人想要達到的「主權在民」震撼效果,然而,去年台灣第一次行使「非鳥籠公投」的經驗,卻再次證明投票無法影響政府,當然,這一次並不是投票賽局自然的結果,而是公投直接被蔡政府沒收的人為因素造成;但是蔡政府為何敢冒反民主之大不韙而沒收公投,而且敢於不顧「以核養綠」的公投結果,卻也跟投票原理有關。
票票不等值 蔡政府關鍵盟友那一票比較有價值
理論上民主國家選民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但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美國政治學者布魯斯.梅斯吉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將選民分成三種,分別是「名目選民」、「實質選民」及「核心圈盟友」;在民主國家的「名目選民」就是千千萬萬有投票權的公民,如果你覺得自己投票無法改變任何事,Bingo!我們都是所謂的「名目選民」,手中僅有一張沒什麼影響力的選票!梅斯吉塔形容,「這些名目選民享有的權力和舊蘇聯所謂的『選民』其實差不多。」
至於所謂的「實質選民」,當然比名目選民有影響力得多,梅斯吉塔舉例,在中國或過去蘇聯的共產黨員,對於選擇領導人較有實權;在民主國家則如英國的國會議員或台灣的立法委員等;最後,關鍵的來了,最重要的是「核心圈盟友」,在共產黨國家,這應該是所謂的政治局委員及常委,在民主的台灣,民進黨的中常委理當可以入列,和民進黨習習相關的各大派系當然都是所謂的「核心圈盟友」或關鍵選民。
根據梅斯吉塔在《獨裁者手冊:解析統治權力法則的真相:為什麼國家、企業領導者的「壞行為」永遠是「好政治」》一書中,提出這個有創意的分野,無論是獨裁或民主國家,都會有一群可替代的人民(選民)及關鍵支持者,差別在於:獨裁或威權家關鍵支持者人數少,領導人可以用酬庸施惠收買人心;相對的,民主國家的關鍵支持者人數眾多,個別收買效益不大,國家領導人傾向以政策來討好攏絡人心;政策討好當然比個別酬庸文明一些,但是這個區分再配上黨派及意識形態極端對立,產生了相當惡質化的後果。
蔡政府寧得罪一般選民,絕不能得罪盟友
就以核養綠公投為例,蔡政府為何敢於不顧公投票結果,不管日益惡化的空污,反而急於快速的終結核四,說穿了就是得罪不起關鍵選民,因為反核四是民進黨的神主牌,如《獨裁者手冊》一書所形容的,「對大眾有益的政策,往往不能維持關鍵盟友的忠誠」,梅斯吉塔在此講的是金錢利益,但即使換成意識形態,其實也是適用的;民進黨及林義雄所代表的堅持反核四力量,顯然是比民意所反映的結果來得重要。
觀諸蔡英文的從政經歷,除了在2008年剛接任黨主席時,未力挺陳水扁而犯下得罪深綠關鍵選民的「錯誤」外,接下來的每一件事都是以照顧關鍵選民為優先,即使關鍵選民和一般民意是牴觸的,從堅決反核四、反對否定九二共識、廢除特偵組,到主導反滲透法,無一不是著眼於關鍵選民;得罪一般選民有可能會落選,但得罪關鍵選民,則可能要面臨政治生命的終結。
關鍵選民的意識形態要照顧,他們利益也不能忽視,也因此才會出現民進黨各派系逐步進攻中央政府及國營事業的官場現形記;當然,陳水扁時代即是如此,但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一役,蔡英文為了打敗賴清德,極力拉攏陳菊及蘇貞昌,再加上原來的英系,各派系領袖顯然對資源分配要求更大的發言權,總統大選時派系合力打江山,蔡英文若連任,這群關鍵支持者必然開始爭奪資源利益,那將是動搖國本的難題
最重要的是,那些淪為二等選民的非關鍵支持者要如何拿回贏回影響力,在此民主國家還是提供「無力者」許多工具,或至少仍有選擇,例如,我們可以組織起來,為自己的理念發聲;或者最簡單的方法,依照美國制憲者的原則,「以惡制惡」,不要讓一黨獨大到掌握龐大的資源,才能跟本解決國家領導人被派系(關鍵盟友)綁架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