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蔡英文與民進黨來說,雖言稱「蔡習會」必須在兩岸對等、尊嚴、「沒有任何政治前提」下舉行,但這樣的說法其實也堪為一道前提門檻。蔡英文過去曾表示,必須讓習近平更瞭解台灣的經濟、社會及各層面的發展,「蔡習會」可以讓習近平更清楚認識台灣,讓習在制訂兩岸政策與判斷時,減少、甚至杜絕發生誤判或誤解的情況。
再者,從民進黨的立場出發,在所謂「不設前提的前提」之下,「蔡習會」某種程度上也能表現出兩岸是不同「國家」的現實,彰顯出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的意涵。對民進黨來說,若蔡英文能與大陸領導人見面,也代表該黨有能力與大陸進行交往。因此「蔡習會」幾乎成為民進黨的「考古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炒一炒」。
然而,蔡英文與民進黨也要體認,在如今兩岸實力天平嚴重不均等的情況下,台灣還有何底蘊要求對岸能不設前提地與台灣進行交往?甚至,當蔡英文提出的不設前提,本身就是一項前提時,在此情況下如何要求對岸接受?這看來只不過是黃粱一夢罷了。
當然,蔡英文必然也希望對岸能有一些「表示」,相對地也不能要求大陸無條件接受,習近平必定也有自己的條件,在政治現實底下,兩岸雙方都會有自己的底線,能否接受、甚至忍受方是彼此見面與否的關鍵。樸素地看,蔡英文能否接受「九二共識」或「一中」,當是蔡習見面的基本條件。假若「蔡習會」某天成真,那就代表蔡英文與民進黨必定接受了某種程度大陸認可的「一中」,但蔡英文也要知道,不是只要求中共給,自己卻什麼都不給,「蔡習會」不可能是一筆無本生意。
藍綠對「X習會」的盤算
雖然台灣社會對於「蔡習會」能否成真,多數意見仍顯示「不太可能」,但是從台灣政治發展過程的歷史來看,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面對2020年總統與立委選舉的詭譎氣氛,不但蔡英文自己多次表示要保衛「中華民國台灣」,賴清德也說「守住台灣就守得住中華民國」,甚至在眾多造勢場合上,過去被棄之如敝屣的中華民國國旗,也成為綠營發給支持者的選舉小物,更有如該黨新竹縣立委候選人鄭朝方一般,將國旗圖樣置於個人競選看板之上,不瞭解的人還以為鄭是國民黨或新黨提名的人選。
從過去對中華民國毫不在意,到如今中華民國在民進黨人嘴裏琅琅上口,這就是台灣政治「沒有什麼不可能」的最佳寫照。即便這或許只是台獨的「寄生」或「暗渡陳倉」,但接受中華民國、認同《中華民國憲法》,就必須進一步認知到憲法內的「一中」意涵,一旦如此,又怎麼能斬釘截鐵認為蔡英文與民進黨不可能接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