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後,為回應政客與民間的「婦女應待在家中,以免被強姦」說法,婦女運動開始擴張,運動者堅持不以犧牲個體自由換取安全。2017年開始,印度甚至也有了自己的「#MeToo」運動,在法學院學生莎卡(Raya Sarkar)於臉書上列出學術界涉嫌性騷擾的清單後,許多婦女紛紛出面自訴經歷,2018年也帶動更多媒體、娛樂產業從業者分享自身受害經歷。
人權團體觀察,性暴力問題的關注度提高了,但近年來婦女安全問題的情況卻在惡化。全印度婦女促進協會(AIPWA)秘書克里希南(Kavita Krishnan)表示,如今女權運動者更難以發聲。2014年至今,她在莫迪競選連任期間,每天都收到強姦、死亡的恐嚇威脅,而莫迪領導的人民黨(BJP)在此期間被控包庇犯下性侵案的議員。
克里希南指出,「7年前,我還能抗議政府,他們的支持者不會以強姦和死亡威脅我,但現在這是很真實的且即時的危險。這就是印度現況,這很可怕。」
專業人員認知不足 受害人聲討正義反遭刁難
巴約利亞指出,警局與醫院也是不友善環境,這些處所的工作人員理應受過處理性侵案件培訓,但他們時常缺乏敏感度,有時更傾向不信任受害者。克里希南的經驗則是:法院也充滿敵意,女性在進行性侵相關訴訟時,將面對各種針對個人性生活或性道德的問題羞辱,曠日費時的審理過程也往往得等上數年才有結果出爐。根據印度政府統計,現有約13萬3000起性侵案等待判決。
正規司法體制步伐緩慢,但備受關注的事件確實時常,引發民間對處死嫌犯的強烈要求,上月在海得拉巴爆發的獸醫遭性侵案,最終就是在警方擊斃4嫌下落幕,民間甚至認為這就是正式獲伸張的代表。
對此,巴約利亞認為解決問題不能只從單一面向下手,印度政府需要強化警方的問責機制,推動更體貼受害者、更負責任的司法、醫療照護體系,以及與此議題緊密相關的性別平等運動。「這些全部,全都是印度政府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