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

2017-01-15 07:30

? 人氣

理性選民的神話

理性選民的神話

【編按】讓讀者藉由國際新聞看懂這個世界,是風傳媒國際中心一直以來報導新聞的目標與初衷。新年伊始,我們與書評部落格The Sky of Gene的格主、也就是清大生命科學系的助理教授黃貞祥合作,每逢周日刊出由黃教授撰寫的深度書評。一方面藉由最近的新聞時事,引發各位敬愛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希望從黃教授推薦的書籍與書評中,帶給我們更多理解國際新聞的背景與脈絡。

2016年可能是個危機之年,英國先在年中辦了脫歐公投,突然間居然真的脫歐了;然後川普在壓倒性多數主流媒體看好希拉蕊的情況下,跌破全世界的眼鏡入主白宮,簡直就是現實版的《紙牌屋》(House of Cards)。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究竟英國或美國的選民的決定明不明智,還很難說,雖然我很多朋友都非常崩潰,但許多知識分子開始懷疑民主制度,這我認為不是件好事。 

但如果危機也能是轉機呢?如果美國大選選出的不是川普而是希拉蕊,而英國選出的不是脫歐而是留歐。我們在臉書,會洗版的,可能是除了在群蛇圍攻之下逃生成功的蜥蜴大俠,還有其他的小確幸等等,不會有多少人反省國家社會究竟發生了啥事。即使留歐派和希拉蕊贏了,那也只是稍微過半,整個國家仍處於有半數人不爽的狀態。

是的,若非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這本書《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cies)很可能還留在我的書架上積灰塵。究竟在這次大選中,選民的抉擇是理性的嗎?還是他們任由心中感性的衝動主導了選擇? 

理性選民的神話
理性選民的神話

在理想的民主制度,是每一位選民都能仔細研究候選人的政見,為自己的利益,投下理智的一票,雖然理論上一票並無法決定什麼。如此,根據群眾的智慧,社會就能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然而,常常得到的結果總是,當選者度過了短暫的蜜月期,接著民調就因施政不力而不斷下滑,媒體上充斥選民失望的報導。然後到了下個大選,政客又瘋狂開支票丟牛肉,或者恐嚇選民等等,然後上台後再來一個循環。

《理性選民的神話》作者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家卡普蘭(Bryan Caplan)卻很大膽地在書中指出,選民由始至終都是不理性的,他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投票依據的是偏好,而非智慧。他明確地主張選民有「反市場」、「排外」、「創造就業」、「悲觀」等四種偏見,並解釋這些偏見如何影響政策。

脫歐也好,川普也好,選民的投票或不投票,除了可能是要教訓政治菁英,也可能為了宣洩不滿自由市場的情緒,認為自由貿易讓工廠外移,還有外來移民一共搶走了自己原本可以得到的更好的工作,或者讓薪資凍漲等等。身為經濟學家的卡普蘭認為,保護主義與最低薪資政策只會讓經濟更糟,然而卻常常成為政客騙選票的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