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家最鍾愛的就是300年前義大利提琴製作師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與「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所製作的名琴,但縱使後代有無數的製琴高手都仿製這兩位大師的作品,仍無法複製其聲音。台大化學系助理教授戴桓青與奇美博物館合作,經過十年的研究,今(18)日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名琴美妙的音色的關鍵隱藏於木材中
戴桓青表示,過去不少專家認為,名琴的秘密來自於特殊的塗漆,但這次分析了四把史特拉底瓦里與一把瓜奈里名琴的木材,發現關鍵隱藏於木材之中,名琴背板的楓木與現在製琴使用的楓木,是非常不一樣的材質。
3大原因打造出名琴獨特木材
戴桓青表示,儘管兩者樹種、產地與質地相近,但透過固態核磁共振,檢視木頭有機成分及不同纖維組成比例,再透過X光繞射檢視木頭纖維素結晶比例。後續並進一步以質譜分析法,瞭解木材含有的微量元素是否有不正常改變,最後再用熱分析法,慢慢把木材加熱,觀察其重量變化及放熱變化。
透過上述方法發現有3大原因使得名琴木材與現在製琴的木材性質不一樣。第一是他推測木材工人可能曾將木材浸泡在礦物質中,讓它們能夠抵抗真菌及蟲害,現在木材就砍下來讓它風乾,沒有做這些處理,第一道工序就不一樣。第二是時間因素,經過幾百年,木頭內部發生化學變化。第三是演奏家去演奏時造成的長期高頻震動,也會改變琴內纖維素與木質素異常分離,讓它性質不一樣。
因此戴桓青強調,名琴的聲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就算現代人模仿其化學處理方式,但涉及時間與演奏造成琴身震動的長期因素,很難在實驗室或工廠中直接複製。
戴桓青教授的論文《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楓木和現代樂器木材間的化學差別》(Chemical distinctions between Stradivari’s maple and modern tonewood)在去年11月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接受,在今年1月刊登,並吸引全球30多國、100多家外國媒體報導,這些發現對解開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秘密有相當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