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2017年硬體新創投資趨勢

2017-01-27 06:50

? 人氣

反過來說,若是像Fitbit那樣的幾乎沒有重科技成分的純消費電子新創,在今年要募資的話創辦人必需要展現非常強的策略、行銷和品牌直覺,而且最好有更好的預售或甚至實際銷售數據,否則在募資時很容易吃閉門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要注意的是,就算是重科技當然仍然得注意資本效率——事實上重科技更得注意資本效率 ——如果一個重科技新創的商業模式有高於尋常的營運資本週期(working capital cycle),或者銷售轉換週期(sales cycle)偏長,資本效率可能會過低,就算有再炫的科技可能依然乏人問津。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

機器人、或者說人工智慧,真的有辦法勝任新聞報導的工作嗎?(翻攝推特)
整理這些數據不可能也沒必要靠人力,全都丟到雲端給機器學習去分析,是現代硬體新創的重要競爭優勢之一。(資料照,翻攝推特)

有些讀者可能會以為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是軟體新創的事情,但事實上是今天的硬體新創產品通常包含各種感測器,比起軟體新創在網站上或APP裡搜集使用者的行為資訊(behavioral information),硬體產品則是全天候無時不刻地在搜集著包含行為、環境⋯⋯等各種不同的資訊,是真正的大數據。整理這些數據不可能也沒必要靠人力,全都丟到雲端給機器學習去分析,是現代硬體新創的重要競爭優勢之一。

反之,如果一個硬體新創的產品很明顯可以透過追加機器學習提供更多附加價值,但在產品和服務設計中卻意外地缺少這一環,那麼該新創最好事先準備好有說服力的答辯——因為不會有一個風險資本家會放過這個漏洞進行質疑。

當然更好的情形是創辦團隊本身已經有最少一位機器學習的專家,而不是只會打熱門關鍵字的嘴砲。

另類方式支應營運資本

前幾年那種單純使用風險資本來支應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的好日子已經過了,儘管風險資本家並不會期待新創能100%使用其他方式來支應營運資本,但沒有準備好任何另類的營運資本配套方案就跑來找風險資本家要錢的創業家,吃閉門羹的機率也會很高。

好消息是,隨著硬體新創的普及,市場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的的營運資本注資方案,包含知名的Silicon Valley Bank在內,歐美有不少銀行都開始做起硬體新創的營運資本生意。有些方案是純粹以庫存作為抵押,有些則是採取提供相當於風險資本募資輪總額50%的短期貸款之類的方式。不論是哪一種形式今年的硬體新創募資一定都得仔細考慮到這一點,並在向風險資本家提案時清楚說明備案。

垂直整合

在全球電子業經營日益艱困的此刻,應該更正面地看待日月光與矽品的整合。(圖/blickpixel@pixabay)

外包設計雖然仍是現代硬體新創一大重要工具之一,但隨著無人機大廠大疆打得美國各種無人機新創滿地找牙,許多風險資本家都開始體認到硬體新創如果太過「精實」,很可能會被垂直整合的玩家給徹底擊垮。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