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2020年應該要有勇氣提凍卵補助的政見

2020-01-09 05:20

? 人氣

作者分析,現階段台灣女性有部分者因為晚婚,就算想生孩子,也往往受制在某些生理問題中,因此女性凍卵的政策剛好切入解決台灣普遍晚婚的趨勢。(示意圖/Juan Galafa@unsplash)

作者分析,現階段台灣女性有部分者因為晚婚,就算想生孩子,也往往受制在某些生理問題中,因此女性凍卵的政策剛好切入解決台灣普遍晚婚的趨勢。(示意圖/Juan Galafa@unsplash)

高齡化、少子化好像是台灣不可忽略的問題,現階段的選舉,候選人多半提出加碼生育補助的大撒幣政策,但這真的有效嗎?少子化的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層面討論,而且農村跟城市又有各自的問題需要解決,但人工生殖和凍卵補助恐怕是無可避免的方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第一個層面針對有對象結婚者討論,其婚後生子的最大考量是在現在社會養育子女的成本已經比過去高,導致有意願生孩子的夫妻不同於過往的多胎數,而是多半集中在一個或兩個,因此生育的替代率最多也就持平。

根據統計指出,美國女性平均生產年齡上升,且未婚比例增加,尋求凍卵的人數也變多(AP)
作者指出,婚後生子的最大考量是在現在社會養育子女的成本已經比過去高,導致有意願生孩子的夫妻不同於過往的多胎數。(示意圖,AP)

第二個層面是找不到對象者,這一部分也是跟台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有關,女性提高了知識水準含量,自然而然對於對象的要求會提升,以筆者在鄉下的觀察就是此情況。但台灣目前最大的未婚族群,是一群適婚年齡的男性卻又坐落在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條件稍差的男性,他們在同個階層的婚配競爭中不受親睞,但又跟不同階層的女性有距離,不管是在想法或是日常的網絡關係,因此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形。試問,連對象都沒有了,現在政策狂發的生育補助有用嗎?這樣婚配市場的斷層其實在東亞國家,如日本與韓國也有類似的結構。

從農村的角度來看,現階段農業從業人口老化、人口外流嚴重,留在農村的青年分為兩種類型,第一是從外部懷抱理想進入的新興農民,其對象多半是進入農村前就有穩定交往或是結婚的,彼此具又共同的理想性,只要農村產業發展合適,是農村注入活力的來源。第二是農村在地的青年,他們的情況就比較艱辛,在台灣社會貶農、抑農的氛圍下,其往往很難有本地女性願意共組家庭,如果有傳宗接代的問題,往往也是透過外籍中介婚姻解決,從台灣外籍配偶比率最高的地區幾乎都是農、漁村就可看出。但弔詭的是也因為這些外籍婚配的女性,補充了許多農村需要的女性勞動力,讓很多需要女性較為細心的工作得以存留,像是採摘細果或是鄉村料理傳承,沒有她們的付出奉獻,台灣農村只會更破敗。

農村人口老化及外移是台灣農業的一大痛處,鼓勵青年投入農業經營,培育農業青年人力,協助青農穩定經營,充裕的資金支應是首要條件。(圖/農委會提供)
作者分析,從農村的角度來看,現階段農業從業人口老化、人口外流嚴重,農村在地青年也很艱辛,在台灣社會貶農、抑農的氛圍下,其往往很難有本地女性願意共組家庭。圖為示意圖。(資料照,農委會提供)

筆者實際因為研究進入農村的訪談,實際上呈現的就是上述的情況。而且會尋求外籍配偶的男性農夫,本來就帶有強烈的傳宗接代取向,他們真正的需要是農業是否能合適發展、產業穩定、農業價值提高以及他們的外籍太太能否更加融入被台灣社會接納,並不是發發生育津貼而已。

少子化已經不是純粹的城市問題,就連筆者出身於農業縣的彰化,都開始有候選人打出凍卵政見,可見少子化甚至可能侵蝕台灣既有的農業。

因此回過頭來看看民進黨政府的解決少子化方案,就只是想發錢解決事情,但卻發不對地方,偏偏重要的補貼女性凍卵跟人工生育費用卻始終不提,現階段台灣女性有部分者因為晚婚,就算想生孩子,也往往受制在某些生理問題中,因此女性凍卵的政策剛好切入解決台灣普遍晚婚的趨勢。

*作者為研究所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