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大選對台灣各政黨與政治菁英意義重大,但國民黨、第三勢力與民進黨都未能掌握這個重要轉機。其中,讓支持者最扼腕的就是國民黨。
總統暨立委大選即將舉行。這次大選對台灣各政黨與政治菁英意義重大,但多未能掌握這個重要轉機。
會讓支持者最扼腕的是國民黨。從二○一八年九合一大選沛然莫之能禦的氣勢,落到如今總統、立委選舉都氣短。國民黨兩位領導人──黨主席吳敦義與總統候選人韓國瑜要為這個結果負起很大的責任。「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個古訓適用在吳、韓兩位藍營政治領袖身上。
從黨內總統初選提名到不分區立委提名,吳敦義一直被批評將個人利益計量置於黨的利益之上。黨內有資格爭大位的菁英一一陣亡,只得讓韓國瑜帶領一群難以擴張影響力的鐵桿韓粉出征。
韓國瑜的國政幕僚為他擬了不少並不差的政策,但很難從他口中聽到像樣、感人的政策詮釋。隨著選戰升溫,韓國瑜一些私德問題被提出,他的策略就是要選民不要聽、不要信這些「黑韓」媒體,更預先消毒稱還會有黑材料出爐。其實從陸續曝光的材料來看,韓氏夫妻真的很熱中理財賺錢,這當然不必然犯法,卻與庶民形象落差很大。
四、五年前國民黨接連大敗,當時綠營興奮地認為國民黨難以翻身了。不料一八年大選它硬是翻身。可預見,即使此次大選國民黨敗選,還是活得下去,必須正視它的存在。一個正常健康的反對黨存在,有利於民主運作;遺憾的是,這一年來國民黨把自己糟蹋了,狀況比一六年大敗後更慘。
從一六年、一八年到即將來臨的二○年選舉,似乎印證了「鐘擺理論」;但從一四年九合一大選開始,台灣就出現另一種可能發展:第三勢力崛起。除了在兩大黨間擺盪,也有一種可能是,一群搖擺選民脫離兩大政黨的吸力而投向新的第三勢力。
大選期間,民眾看到郭台銘、柯文哲有可能合作主導第三勢力卻功敗垂成。從過程中可看出,這些政治菁英幾乎只在計算著選戰勝負機率,沒有用心激盪出要給人民新的政治想像,這樣的「第三條路」,其實很難走出舊範疇。
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穩穩地準備繼續執政。經歷一八年大敗再起,必須佩服這個「二枚腰」政黨的靭性;但也許因為復原太順利,也沒看到它太多反省,而且愈見自負,從陳師孟、柯建銘到林靜儀皆然。四年前,小英當選感言中膾炙人口的「謙卑謙卑再謙卑」,似乎成了空話。
*作者為新新聞總編輯,本文原刊新新聞1714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