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看似在政黨票保住一定支持度,國會黨團仍能續存,不過從4年前的國會第3大黨,一舉被柯文哲組成的台灣民眾黨超越。在與民進黨形同陌路、國會又有另一支更主打不藍不綠的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的路線、定位,接下來黃國昌在2022要何去何從,都是大考驗。
不同於上次與民進黨合作的局面,時力這次插旗淡水,張衞航分食呂孫綾得票,等於助國民黨奪回淡水1席。而新竹市高鈺婷雖然選得比4年前的邱顯智更漂亮,不過選前時力投注全黨資源在這一區,狂打民進黨鄭宏輝情況下,也讓國民黨鄭正鈐反超車當選。同樣地,在桃園中壢一席,民進黨彭俊豪最後輸在數千票內,但時力林佳瑋分走了1萬票。
時代力量的區域立委從4年前的3席掉為0席,更有「拉下民進黨」而成為綠營選民心中的戰犯,加上民進黨在立院有陳柏惟、林昶佐等盟友的新局面下,意味著與時力徹底分道揚鑣。
回顧4年前時力風光組黨,當年與民進黨合作的3席區域候選人全上,政黨票站上全國第4高票、拿下2席,躍升立法院第3大黨團。然而,當年風光當選3席區域立委的政黨,4年後竟沒有半席區域立委參選連任,其中兩位退黨參選、1人自己放棄選區轉投往不分區「被搶救」。
4年來,時力與民進黨的衝突,從《勞基法》修法至休會前的《礦業法》修法爭議,再到黃國昌向檢方檢舉私菸案,並在檢方開始辦案後,仍大動作開記者會爆料一事,徹底成為裂解時力的最大推力。時力之所以與民進黨漸行漸遠,一直不是理念問題,而是方法問題。
立法院的攻防,時力在《勞基法》這一役,退出能夠實質發揮的議場,走回抗爭路線,在又冷又濕的冬夜睡凱道,這是黨團兩派立場分裂的起點。
國會路線、黨內路線都不明確
而後,時力確實有調整,也在議事運作上,少用國民黨的佔領、杯葛手段,而是願意協商、表決。但在改革性的法案通過後,時力最常做的不是肯定體制的進步,而是加強宣傳被封殺了哪些更理想的條文,才使得改革無法到達1百分,如此時常抵銷這些法案從0分到70分的意義,挨來「背刺」罵名。
也因此,在罷免黃國昌這一戰,反對罷昌的民進黨按兵不動,讓黃國昌因投票率太低,「慘勝」逃過罷免,這也預告當年合作的大小綠,必將分道揚鑣。
去年8月起爆發的林昶佐、洪慈庸退黨,都不只是單一因素,甚至可以說與黃國昌放棄選區域的理由是一致的:「不再與民進黨合作,區域立委就會慘敗」。時力4年來在立法院的對抗方式及手段,綠營選民無法忍受,儘管林、洪與黃國昌不同掛,但多數綠營基層選民完全無法接受「時代力量」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