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攸關世代正義,參與今(22)日國是會議的青年代表認為,政府版本的改革力道仍不足,公教人員享有的18%優惠存款應該在3年內就走入歷史,而非6年內,所得替代率降低至60%的速度也應提早到10年,「止血的最好方式就是馬上減少給付」,而除了年金,政府更應重視稅改及勞動低薪化的問題。
依照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的版本,如果明年開始實施,18%的優惠存款分6年調降,到2024年歸零,若退休者領取的所得超過基本生活的保障,所得替代率將先降至本俸2倍的75%,再逐年調降1%,直到2033年降到60%。
「18%3年內退場、所得替代率10年內降至60%」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的青年代表林于凱指出,18%的優惠存款應在3年內退場,所得替代率應在10年內降到60%,才能符合世代平衡的精神。
林于凱提出基金積存率的概念,指出台灣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的積存率28%,教育人員退撫基金的積存率為20%,等於分別有72%、80%的缺口,儘管最適提撥率一直上升,已經到了不是被保險人可以負擔的程度,缺口仍難彌平,缺口的原因在於過去20年來提撥不足,止血的最好方式就是「馬上減少給付」。
「政府支付財源是人民稅收」沃草呼籲同步著手稅改
沃草執行長林祖儀指出,反對年金改革者把參與國是會議的民眾貼上民進黨附隨組織的標籤,「這很不恰當」,他母親今年64歲,每個月領的勞保退休金約1萬7000元,相較於公務員平均可領5萬6000元,他為他的母親感到不公平,「也為我的未來感到憂心」,他認為政府應該改善勞工投保勞保常有高薪低報的問題。
林祖儀也指出,設想40年後勞動力人口約946萬,65歲以上的退休人口有約715萬,如果年金不改革,到時候沒有人可以領到退休金,政府雖然說要負擔最終的支付責任,但財源也是來自於人民的稅收,而我國大約有70%的稅收都來自受薪階級,除了年金永續之外,政府也必須著手稅改。
「要22K族群負擔年金 是壓榨弱勢者資源給優勢者」
今年25歲的周鑫指出,勞保基金在她45歲時就會破產,她認為政府的改革版本「稱不上永續」,但她也不希望世代正義被拿來作為鬥爭軍公教的工具,真正該面對的問題是年金制度的問題,以及青年貧窮化的問題,如果要現在每個月領2萬2000的22K族群去負擔即將破產的年金,「無異是壓榨弱勢者的資源給優勢者」,「更不用說我們面臨年金破產的風險」。
曾柏瑜指出,台灣的GDP一直上升,若合理分配,青年的所得應比上一世代高,應可以減緩高齡化的衝擊,應有足夠的薪資與能力讓父母免於貧窮的風險,然而,台灣年輕人的薪資結構長期偏低,且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這樣的結構不改變,「年金改革永遠不可能達成永續的目標」,真正要討論的不只是年金,而是年金背後的貧窮問題,勞動問題,希望政府對此有更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