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確實嚇著了。這些人所謂「沒效率的舊式做法」,就是勞工的薪水與健保。不要以為網網際網路讓使用契約工取代全職勞工變得容易,就表示我們應該這麼做。
零售業末日
我在前幾章說到零售業的危機,並提及玩具反斗城的破產倒閉。你可能很難相信,在一九八〇年代晚期到一九九〇年代初期,玩具反斗城稱霸玩具銷售業,被稱為「品類殺手」(category killer),是一家實力雄厚、擁有巨大市場影響力的零售商,沒有任何新玩具業者能進入市場與它競爭。一九九七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一名法官說,它是一家企業哥吉拉,肆虐許多地方市場,害許多小玩具店歇業,並脅迫玩具製造商拒絕將產品賣給玩具反斗城的競爭對手。
後來,沃爾瑪與目標百貨開始蠶食玩具反斗城的市場占有率,接著所向無敵的亞馬遜迅速崛起。到了二〇一三年,玩具反斗城開始虧錢,二〇一七年公司申請破產保護(bankruptcy protection),顯然是希望能重組並繼續營運下去。但六個月後,玩具反斗城的管理階層宣布公司將關閉美國最後的三百間店面—三萬三千人將因此失業。
這就是分析師所說的「零售業末日」。網路狂潮來襲,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百視達(DVD租借公司)、淘兒唱片(音樂CD公司)、博德斯集團(書商)與媒體業,讀者紛紛拋棄了實體報紙與雜誌,轉而閱讀網路刊物。然而,與二〇一〇年開始席捲零售業的颱風相比,這根本不算什麼。
除了數千名玩具反斗城的員工失業之外,梅西百貨(Macy's)也解僱了一萬名員工,以及因體育用品零售商 Sports Authority 破產而有一萬六千人失業。總而言之,根據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二〇一七年有超過八千多間連鎖店關門大吉,失業的零售業勞工多達十萬人。
儘管已經如此糟糕,但很快地情況會更加惡化。彭博新聞社在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一篇報導中寫道:「如果現在已是零售業末日,那接下來發生的事一定非常可怕。」根據彭博的預測,待暴風雨過去,可能會有多達八百萬人失業,其中大多是低收入勞工。
這八百萬名零售業勞工,以後該何去何從?矽谷裡的那些人總愛將「創造性破壞」掛在嘴邊,這是由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發揚光大的用詞。從樂觀的角度來看,科技淘汰了舊工作,但也創造更新、更好的工作。舉例而言,工廠員工因機器人而丟了工作,但卻也因此有了去製造機器人的公司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