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用電馭叛客風格來說故事,想起來也算順理成章,電競品牌多愛用科幻元素來包裝,Athur則指出,電馭叛客除了金屬、機械、網路等元素外,也常是反抗強權的故事,跟玩家的性格十分切合。
他形容所謂的玩家精神,就是叛逆,「因為他們是青少年,社會處境不被理解、一直想掙脫束縛,有些人到遊戲裡其實是逃避,也有些人是去創造,也有人想把遊戲的邏輯帶到世界來。」
先做到美式經典 「要讓玩家覺得你比他們懂」
Arthur談到,目前ROG的策略是,先做美式80年代的經典電馭叛客風格,先讓其他國家看到,一個亞洲國家也能做純正的電馭叛客,再從這裡面加入屬於台灣的元素,「沒有人想看你模仿洛杉磯,所以日本人用東京當背景會有人買單,而台灣在這塊則更少人開發。」
當然這個計畫也面對過內部質疑,簡單做一支視覺風格類似的影片,不就好了?但他指出,因為電競客群都是「很宅」的重度玩家,如果只抄皮毛,他們看一、兩次後,就會覺得很廉價,「要讓他們覺得,你比他們還懂,不要他往下去挖的時候,什麼都挖不到。」
Arthur舉例,如目前登場的4個角色,是脫胎自黑澤明的《七武士》,HORSEM4N是個墨西哥裔的牛仔,騎乘的未來機車,可以讓玩家聯想到漫畫《阿基拉》主角的機車,是一種致敬,他背後的脊椎經過機械改造,能夠另外操控兩隻機械手臂,並與搭載生化科技的機車同步;而Akira Miyamoto是一名裝備機械義肢的武士,在過往的大戰中曾擔任指揮官,名字向黑澤明(Akira)以及宮本武藏(Miyamoto)致敬。
「原本的世界架構,一張A4就敲定了。」Arthur指出,後來他們找擅長奇幻、科幻故事的海穹文化團隊合作,慢慢把故事增添得更加完整,也因此,在最新的影片中,已經可以向玩家展現故事。
從打帶跑到架構成型 動畫團隊首次遇到這麼「刁」的案子
ROG的故事計畫,約莫於2016年啟動,動畫監督李走狗(暱稱)談到,當時夢想動畫認為,角色動畫是未來趨勢,因此開始踏入這個領域,而遇上華碩有意以此開發角色,雙方因此有了合作機會。
最初的ROG故事,是附帶於產品影片,仍有強烈的商業廣告色彩,不時穿插電腦型號與性能介紹,但從2017年起的年度品牌影片,產品風格越見淡化,最初角色使用武器、戰鬥時,還會與電腦或Logo連結,然而到了去年則轉為純粹的故事片段。
點開歷年動畫,也可發現在視覺風格上有不少變化,Arthur形容這是打帶跑,因為世界觀越來越完整,每次也都要再翻修,對此走狗則說明,一開始的視覺是有點類似《駭客任務》的風格,最初其實是比較陰暗、偏綠色的氛圍,後來加入大量科幻經典元素,才定焦出以紅藍撞色為主軸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