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後,面對美國好萊塢電影的衝擊,亞洲電影處境越來越艱苦,同時,發跡於80、90年代的台灣新浪潮導演,已陸續於坎城、威尼斯等國際影展載譽而歸,成為一方宗師,如何傳承也成為課題。其中,由侯孝賢所創立的金馬電影學院,成為栽培後進的重要土壤。
2009年時,侯孝賢擔任金馬執委會主席,頒獎前3個月憑著一股衝勁創辦了金馬電影學院,走精英制的小班路線,每年只招收10多個學生,在短期、密集的時程內上課、完成畢業影片,如今已是亞洲影壇新銳趨之若鶩的練功坊,經過淬煉、在此結識戰友的學員們,不少也於各大影展嶄露頭角。
背負大姊的台灣夢來台 趙德胤進金馬學院才正式學電影
來自緬甸、如今已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的趙德胤,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後來以《冰毒》、《再見瓦城》、《灼人秘密》享譽國際的他,最初來到台灣時,根本沒有想過拍電影。
當時趙德胤家裡窮困,大哥在礦場挖玉石,大姊、二哥在泰國打黑工,而大姊有個台灣夢,但苦於現實無法實現,最後她把期望放在趙德胤身上,替他支付大半費用,讓他透過僑委會考試,來到台灣唸書。
來到台灣的趙德胤,先在台中高工讀印刷科,而後進入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後來高中時受託拍攝婚禮紀錄,開始著迷於影像,2009年金馬電影學院開辦後,他成為第一屆學員,直到這一刻,才受過正式的電影訓練,他從李安身上學會了電影劇本,也從侯孝賢身上學會拍電影。
台灣新電影死忠粉絲 陳哲藝在金馬學院結識拍片夥伴
來自新加坡的陳哲藝,在2013年金馬獎一鳴驚人,初試啼聲的《爸媽不在家》以黑馬之姿奪下最佳劇情長片獎,那一年他的對手,是蔡明亮、王家衛、賈樟柯還有杜琪峯。
陳哲藝自小就是台灣新電影粉絲,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李安都是偶像,尤其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始終是他的最愛,更在高中時跑去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當志工,就只為一睹台灣電影。
2012年時,他帶著對電影的熱愛來到金馬電影學院,當時《爸媽不在家》已進入後製階段,陳哲藝在此感受到,自己並非孤獨一人,原來還有一群人跟他ㄧ樣,就算沒錢也想拍好電影,也結識了日後拍攝《熱帶雨》的夥伴。
聽到老師口中的美好台灣 廖克發誤打誤撞來台念電影
廖克發來自馬來西亞,在近期交出以家族故事為基底的劇情片《菠蘿蜜》。廖克發大學時期在新加坡唸企管,畢業後一度想進入金融業,豈料當時遇上亞洲金融風暴,他只得先去學校教華語;過去他的中學老師,都是台灣畢業,聽到他們口中美好的台灣,讓他後來決定赴台唸書,誤打誤撞到了台藝大唸電影研究所,而後於2013年進入金馬電影學院。
儘管在研究所時,曾出於叛逆,而不想像同學一樣學侯孝賢,但直到那年電影學院,侯孝賢親自當教師,他才開始學習侯導的手法。此外,學院學務長廖慶松,是侯孝賢長期合作的剪接師,也是廖克發的研究所導師,廖慶松總是叮嚀廖克發,要讀唐詩、學會留白來作為電影涵養,這也對廖克發的電影產生重要影響。
電影遺作《大象席地而坐》 侯孝賢稱比他們年輕時拍得好
還有一位從金馬學院汲取養分的,是來自中國的已故導演胡波。胡波在2014年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不久,便來到台灣參加金馬學院,在此結識廖慶松;回到中國後,胡波開始籌備第一部電影長片,最終他交出了《大象席地而坐》,然而4小時的片長,卻遭到投資方反對,要求剪成兩小時。
當時胡波百般受挫,將4小時版本寄給廖慶松,受到廖高度讚許,也讓他下定決心,捍衛屬於自己的電影,最終《大象席地而坐》在2018年金馬獎抱回最佳劇情長片獎,更被侯孝賢盛讚,比他們年輕時拍的電影都要好,但遺憾的是,胡波已於2017年自自縊身亡,結束了29歲的短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