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善標專文:眼巴巴地兜一圈,原來牽繫可以放下─記鞍駿街

2020-01-28 05:50

? 人氣

原來鞍駿街的兩端都打了個結。一端是路的盡頭,但不是斬釘截鐵地終止,小小的迴旋處讓駛到的汽車順勢回去;另一端,馬路乾脆繞了一個圈子,和自己相交後換上另一個街名繼續伸延。圖為馬鞍山市中心。(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CC BY-SA 4.0)

原來鞍駿街的兩端都打了個結。一端是路的盡頭,但不是斬釘截鐵地終止,小小的迴旋處讓駛到的汽車順勢回去;另一端,馬路乾脆繞了一個圈子,和自己相交後換上另一個街名繼續伸延。圖為馬鞍山市中心。(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CC BY-SA 4.0)

原來鞍駿街的兩端都打了個結。一端是路的盡頭,但不是斬釘截鐵地終止,小小的迴旋處讓駛到的汽車順勢回去;另一端,馬路乾脆繞了一個圈子,和自己相交後換上另一個街名繼續伸延。即使這樣,鞍駿街也不見得縛住了什麼。附近的鞍什麼街不知道有多少,這名字我是幾經用心才記往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十年前因為換了工作,從旺角鬧市移居新發展的馬鞍山,由單棟式沒有電梯的舊樓搬到購物商場上的簇新屋苑,迎向一個陌生的世界。鞍駿街在屋苑後面—姑且這樣說吧,正式地址上寫的是另一個方向的公路—那時是條寧靜的小街。街的這邊幾個相鄰的屋苑,店鋪幾乎都在架起的購物商場裡,路面上如有行人,絕大部分是行色匆匆的,例如抱著大袋髒衣服去洗衣店,鮮少四周打量。街的對面是大片荒地,據說將闢作公園、圖書館、游泳池,還有海濱散步長廊。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但不敢輕易相信的好消息,倒是常常穿過荒地,去看吐露港的拍岸水波,或者稍遠處烏溪沙那個快要坍塌的小渡頭。那時沙灘上有一所士多兼營舢舨出租,我划過一次,好像是端午節前後,後來再沒有這樣的興致了。

馬鞍山市中心(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 CC BY-SA 4.0)
二十年前因為換了工作,從旺角鬧市移居新發展的馬鞍山,由單棟式沒有電梯的舊樓搬到購物商場上的簇新屋苑,迎向一個陌生的世界。圖為馬鞍山市中心。(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 CC BY-SA 4.0)

好消息陸續成真,並有更多的屋苑落成,地面的商鋪也增加了一些。最近十多年我們晚飯後的節目變成由商場的行人天橋直接下降至公園正門,步過園內紅磚小徑,沿海濱長廊走一段,再由鞍駿街另一端踱回來,轉上商場順道買點麵包作第二天的早點。某個晚上經過一家茶餐廳,看見門外貼了張手寫告示,說本店的主廚已經離職,歡迎客人再來光顧云云。我連忙掏出手機拍下,和朋友「分享」鞍駿街最戲劇化的事件。

在馬鞍山住了幾年後,有一次要和電召小型貨車司機約定停車地點,才認真記住這條街的名字,更直到最近,才偶然知道延伸部分原來是另一條街。但這些都不重要吧,反正只是通道,通往那家洗衣店、那家酒樓、那個速遞公司的收發站之類少數幾個目的地。如果有更便捷舒適的路徑,我決不會難於選擇。西西說,「那些古老而有趣的店鋪,充滿傳奇的色彩,我們決定去看看它們」,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

不過西西曾經來過這裡的。小說〈草圖〉從烏溪沙青年新村寫起,「這裡並沒有蝴蝶。/這裡是烏溪沙。/這裡是烏溪沙的青年營。」時維一九七三年,青年新村還未把部分營區賣給地產商建作豪華屋苑,鞍駿街的史前史在沒有蝴蝶但草蚊成陣的郊野裡。幾年後,我讀小五時,也千里迢迢由九龍坐火車換渡輪,來到這裡參加了一次宿營。那幾天有什麼活動已經很模糊了,唯獨黃昏時導師帶著我們沿沙灘跋涉的畫面,還有粗沙在鞋子裡硌著腳的痛感,頑強地保留下來。我總認為那些事情都發生在未成形的鞍駿街上。

烏溪沙青年新村。(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CC BY-SA 4.0)
時維一九七三年,青年新村還未把部分營區賣給地產商建作豪華屋苑,鞍駿街的史前史在沒有蝴蝶但草蚊成陣的郊野裡。圖為烏溪沙青年新村。(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CC BY-SA 4.0)

那時當然無法預想到,四十多年後的一天,我竟巴巴地從屋苑停車場開車沿這條街兜了一圈,最後停在其中一端的迴旋處。我拿過手提電腦擱在膝上打字,奢想掇拾對這地方的記憶。疏疏落落的途人漫不經心地走過,沒有誰留意我在駕駛座上遊目四顧。他們有如淺溪水面的落葉自然地繞過石頭,就像我在正式投入所謂的事業後,愈來愈懂得輕靈地擺脫一切毫無意義的牽繫。噢,原來二十年了。

20200117-《我香港,我街道》書封。(木馬文化)
20200117-《我香港,我街道》書封。(木馬文化)

國際書展講座資訊:

2/8 (六) 1300-1400 《我香港我街道》@紅沙龍

講題:《我香港我街道》新書分享會

講者:鄧小樺

與談:廖偉棠

*作者為香港知名作家。本文選自「香港文學館」主辦「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後,匯整集結的《我香港,我街道》(木馬出版),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