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麟專文:近距離「阿扁觀察」,以及李光耀的「制」國理念

2020-01-27 07:20

? 人氣

李光耀年輕時留學英國,起初就讀倫敦政經學院(LSE),學習社會主義;一年後轉學劍橋大學法學院,兩年後以榜首成績畢業,返回當時仍為英國屬地的新加坡。李氏後以律師身分協助工運,逐漸參與政治;更涉入星馬(馬來亞)合併為馬來西亞、復遭馬國逐出等一連串事件,他都擔任主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獨立,李光耀擔任首任總理,一直到一九九○年卸任,改任資政(Senior Minister),曾被西方媒體評為「二十世紀最成功的獨裁者」。綜其一生領導星國,除了採用「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方式治國以外,「制」國思想上有兩大主軸:在樹立領導者威信方面,採用中國儒家思想:定於一尊、不容挑戰。在維持社會與人民生活秩序方面,則採用中國法家思想:嚴刑峻法、不可逾越。

換言之,「儒」「法」並行,構成李氏領導下新加坡政治結構圖像的縱橫座標。

李氏留學的英國,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發源地;而他的母校劍橋大學法學院,更是發源地中的「育種器」。若說他是最瞭解西方民主思想的東方政治領袖,應不為過。而為何他主政星國後、不將其所學的西方民主思想好好地發揮實踐,反而背道而馳、採用這種反西方民主主義的東方獨裁思維呢?

原因很多,只有李光耀本人知道,外人無法斷定。但我揣測原因之一,應是他太瞭解西方民主主義,而能參透其「優缺點」何在。因此取其優點而避其缺點;尤其實驗在一個新成立、卻要面對諸多挑戰的彈丸之地的國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就像他早期與「馬共(共產黨)」合作,其後畢生反共的邏輯一樣。

不管外界批評如何,李氏的「獨裁領導」將新加坡在三十年內建設成為亞洲甚至全球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總是不爭的事實。

趙麟大使新作新作《把一手壞牌打好:一個台灣外交官的奮鬥心影錄》(聯合文學)。

*作者為資深外交官,前駐非洲史瓦濟蘭王國大使。二○一三年轉入民間企業,現任華航集團華夏航科國際(股)公司董事長。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把一手壞牌打好:一個台灣外交官的奮鬥心影錄》(聯合文學出版),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