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頭來,在主權定位上,國、民兩黨都以「中華民國」為公約數;在兩岸問題上,兩黨也只有模糊空泛的「態度」差異,但具體來說,要如何強硬、如何親近,雙方都說不出個所以然,那麼,選民又真的知道自己投下的這票差別何在?
只要抗中保台 其餘皆可拋?
在兩岸與主權問題之外,台灣內部也有許多未解的難題。例如廣大的基層勞工問題,在《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後,勞資雙方對此都抱持極大的不滿,新上任的政府要如何化解困局?政府說要帶頭做到派遣歸零,結果反而讓許多約聘雇人員變相成為更沒保障的承攬制勞工,新政府要如何真正做到「零派遣」?台灣的勞保基金預計在2026年即將破產,新政府要如何解決潛藏的債務危機?當政府公佈每月平均薪資時,有多少年輕人搖頭自嘲「是我拉垮了平均數字」,新政府又要如何面對長年的青年低薪困境,讓數字與民眾真實感受相符?
勞工問題只是其中一例,還有許多議題都與市民大眾息息相關。政府所說的居住正義現在落實得如何了?8年20萬戶的公共住宅有可能達標嗎?台灣人口少子化、高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的長照及生育政策足以解決嗎?台灣的產業結構僵化,投資不足法規落後,一直無法帶動經濟活絡,新政府要如何做好產業轉型?
相較於主控權漸失的兩岸關係,上述議題不僅操之在己且與民眾生活切身相關,但在本次選舉中除了空洞的發財口號以及與人民感受相背的自我吹噓外,有多少人能說出兩黨候選人在諸多政策上的孰優孰劣?又或者根本沒有誰優誰劣,因為兩黨都知道這些不是台灣人最關心的事情,在「國之將亡」的大前提下,誰還去把重點放在公平正義等分配問題,豈不是嫌票太多?喊喊口號,交代過去就罷了。
其實,選前也曾有環保團體在大樓掛上布條抗議政府不敢通過《礦業法》;被大量解雇的國道收費員近期也因勞動部的補償方案跳票群情抗議;勞團也在選戰期間集會遊行,要求各候選人回應落實勞工政策。而這些對生活與環境的訴求,卻被外界評為「選舉操作」,不少人直言此時應「相忍為國」,在此時出來挑起這些議題,擺明是為了扯民進黨後腿。選民都這樣說了,還能期待政治人物對此提出什麼高見嗎?
莫在投票當天丟失民主
所以台灣人民到底做了什麼主?民眾最在乎的兩岸主權問題,兩黨糾纏了半天,也只能給出一張模糊不清的答卷;而真正關乎台灣人民的分配正義的價值取向,卻又看不出兩黨的實質差異何在。兩個候選人的差別,除了一個看了比較討喜、一個看得比較討厭,是不是連台灣人都說不清在蓋下印章的當下,到底意味著什麼樣的選擇?
這並不代表投票失去了意義,或是主權、兩岸等問題不應優先考量,而是將特定議題的關切程度,轉化為對政治人物相對應的要求。如果台灣人真的在意「亡國感」,就應該認真詢問各候選人,為何會「亡國」、他面對這個問題的具體做法為何、可能要承擔的後果又是什麼?選民投票時才能真的有所依據。而不是輕易被充滿意識形態的口號給唬弄,讓那張選票只包覆著虛幻的恐懼。
同時,選民也要認清台灣不是只有兩岸跟主權問題,我們自身面臨的困境一樣同等重要。人們常說「別只在投票當天才有民主」,是因為投票前我們還能針對兩個候選人在各方面的政策、路線等差異做出抉擇,至於事後勝者會不會兌現又是另外一回事。倘若再不讓政治人物知道,選民不需要販賣恐懼的口號,而是在意與生活福祉息息相關的事務,並對他們的說法嚴格檢視,我們就連投票當天都不再有民主。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51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