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總統暨立委選舉投票率達到74.9%,足足比上屆高出8%。之所以能有此投票率,與國、民兩黨在選前不斷向選民催票大有關聯,民進黨還特別拍了一支廣告呼籲選民返鄉投票,「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
除了政黨之外,民眾間互相催票的力道也不同於以往,不少旅居海外的藍軍支持者在群體號召下搭機返台,民進黨的支持群眾也在網路上不斷流傳著:「如果選舉當天不投票,那你平常是在靠北什麼?」等口號。在此社會氛圍下,選前一天台鐵、高鐵及客運被大批返鄉投票人潮擠爆,與過年回鄉的盛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1月11日將選票投入票匭,成為2020年開年的最重要大事。
你我肯定都有類似的經驗,在投票前一天或當天,許多朋友在臉書或Instagram上貼出各種與投票相關的照片,附上幾段「回來守護民主」、「我回來投票了,那你呢?」等文字。在「亡國感」、「亡黨感」、「發大財」等政治狂潮的全面籠罩下,投票成為一種不跟上便落伍的生活態度——不打個卡昭告天下「我可是很關心政治的」,似乎都不敢說自己還算個台灣人。
投下這一票 決定了什麼?
投票不重要嗎?在台灣現行的政治體制中,投票率、得票率的高低當然重要,它不僅是改變政治生態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提供當選者執政問政的正當性與合法性,選民願意呼朋引伴宣傳大眾的政治參與,怎麼想也不是件壞事。但在媒體、政黨及社群平台的過度渲染下,「投票」在台灣已經成為了民主的「目的」,而非實現民主的方法與過程。人們對投票產生強烈的執念,為投下手中的選票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行為實行了民主,卻忽略了投下選票的那一刻,人民到底做了什麼主?那張選票又代表著什麼選擇?
自從2019年一月習近平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香港爆發《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後,本次總統大選便進入了「亡國」與否的對決。就民進黨的立場而言,選戰主軸十分清晰,藉著香港近期的騷動,讓「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恐懼再度浮上檯面,並藉由通過《反滲透法》等方式,塑造出只有票投民進黨才能「抗中保台」、才能拒絕「一國兩制」、才能「保護民主自由」的語境,而這也確實成為了本次選戰的主軸,許多人都抱著「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想法,把選票投給蔡英文。
總統候選人對於兩岸及主權問題的看法,當然是選擇候選人時極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但為何不投民進黨,台灣就會變香港?其中具體的因果關係是什麼?又為何只有民進黨能夠抗中保台?抗中保台的具體做法又是什麼?要支出多少成本、改變什麼樣的軍事或經濟政策才有可能做到這件事?其間台灣要付出多少代價、可能的後果又是什麼?民進黨並未多做闡述。反觀國民黨也是一樣,除了不斷強調「九二共識」的老調,提不出任何對於兩岸關係的新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