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媒體報導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中國大陸大幅減少,總額僅9億660萬美元遠低於2015年的10億58萬美元,對此行政院農委會認為主要是因為去年台灣接連遭受寒害和颱風,受到氣候因素影響,導致國內農產品產量大跌,不足以供應外銷所致,卻刻意忽視因蔡總統未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急凍中國降低買氣以及加強進口農產品食安把關趨嚴的事實。不認清中國大陸為全球重要農產品進口國而高談將朝中國以外市場發展(不是採潛水艇式的競爭策略),恐怕會給中國大陸官方進一步減縮台灣農產品輸中的藉口,首當其衝的不是官員、政客而是辛苦謀生的農漁民。
以目前蔬果需求仍屬買方市場的情況下,蔡政府若不能誠實面對問題提早協助農漁民做出因應,尋求兩岸農產貿易交流穩定及努力打開新南向市場,那麼下半年起國內蔬果及養殖魚類開始進入盛產期時,將再度出現供過於求,產銷失衡導致價格暴跌的慘況,落入惡性循環。
國內官員老是認為中國農漁業生產技術遠落後台灣,即便同樣種類如鳳梨、蓮霧、台灣鯛、茶葉等也因品種、氣候、管理技術等不同難以跟台灣產品競爭。事實上,中國大陸為縮小與世界先進農業科技水準的差距,自1994年起正式啟動 「948計劃」,有系統引進國際先進農漁業品種暨科技包括:農漁業種質資源(如從國外引進了上百種水產養殖新品種)、技術、農機裝備、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提高了農漁業生產效益,為中國創造了龐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15年農產品出口額高達706.8億美元。透過該計畫持續推動使得中國大陸農漁業科技研發時間平均縮短10至15年,節約研發經費30%至50%,再配上當地充沛的天然資源與科研人力,造成中國大陸這些年在農漁業品種改良上有相當傑出的成果(如「大連一號」雜交皺紋盤鮑、「黃海一號」中國對蝦、「新吉富」羅非魚、「科玉203」玉米、「苗天」葡萄、「鄭抗」無籽西瓜、「紫寶」無花果等等)。
反觀這些年來國內農漁業無論在新品種育成、疫苗研發、病害防治等領域少有亮眼成績,且研發的品種、技術、設施等不再無償提供給民間業者使用,而是拿來申請智財權或技術移轉,已經影響到台灣農漁業的技術水準升級,可惜一直未受到官方重視,再這樣繼續下去中國農漁業技術將很快趕上甚至超越台灣,台灣官員還在自我催眠。未來兩岸農產貿易若回歸到市場機制,中國大陸不再單方讓利也取消現行對台灣農漁產品進口關稅、通關檢疫、直航等優惠,台灣農漁民、廠商就算遇到貿易爭端、糾紛也將無處申訴,對國內農漁業將產生極大衝擊,執政黨別再因意識形態,官員別為保官位而誤了農漁民的生計。至於農漁民若還不能覺悟也只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