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真主黨,至少還因為鮮少直接成為腐敗政府的一份子而頗受公眾肯定,但如今也被視為既得利益者。但對歐洲與海灣國家等主要投資者而言,真主黨掌控的黎巴嫩覺對不是他們願意支持的地方;即使轉向國際貨幣基金(IMF)等組織求援,也勢必將被要求推動更激進的改革,進而引發更嚴重的民怨。
或可向卡達求援、美國切勿棄守
但《外交政策》指出,黎巴嫩也並非全無朋友可以求助。例如海灣國家卡達,善於遊走在伊朗和西方國家之間,與真主黨和伊朗的關係也不錯。對卡達而言,幫助黎巴嫩可以緩解自己和宿敵——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也能安撫伊朗情緒。
自從美國於1月初擊斃伊朗特種部隊司令蘇萊曼尼(Qassem Suleimani)後,伊朗一直揚言攻打美軍在中東的據點,包括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歐洲國家也可能支持由他國出手援助的做法,以免再度爆發另一波難民潮。
《外交政策》提醒,在黎巴嫩風雨飄搖之際,美國絕對需要努力維繫在貝魯特的影響力,無論是軍隊、央行或其他親西方、反伊朗的政治族群,都需要加緊看守。
未來,黎巴嫩政府和其背後虎視眈眈的各方勢力,有一天無疑會再度被公眾輿論壓垮,黎國民眾有力量揭開萬聖節面具下的真面目,妖魔鬼怪終將現形。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先前一直猶豫是否要繼續給予黎巴嫩軍事支援,也需多花點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