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霧霾年年有,但2013年到似乎進入全新高峰:整年,中國陷入沈重的灰暗,少有光亮。
社會如此,政治如此,新聞界更是如此。
2013新聞界大事,以南周事件的悲壯開始,也以南周事件的悲壯結束。
年初的悲壯首先在於,人們的中國夢是被限制的--不能有「憲政夢」。而後編輯記者們抗爭,甚至揚言罷工不出刊;聲援者在微博上把頭像照片換成黑色的「南方週末」四字,在廣州的南方報業大門口支持南周。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說,「年初的南周事件,是十年來中國媒體在空間越縮越緊、枷鎖越戴越牢的環境下,零星的抗爭、郁結的悲情的一次匯總式的爆發。 」
年底的悲壯則是去南方報社大門聲援的市民郭飛雄、劉遠東、孫德勝等人被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等罪名起訴,而網上傳出為了配合警方對郭飛雄等人的指控,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出具了一份說明,指控聲援民眾「對工作秩序產生影響」、「妨礙人員和車輛進出」,甚至造成社內部分會議與活動被迫取消。這份聲明文件引起廣大憤怒,認為南方週末徹底失去尊嚴,內部則有不少編輯表達不同意見的抗議。
十一月爆發另一件新聞界大事,廣州新快報記者陳永洲被湖南警方跨省逮捕,新快報在報紙頭版大字寫著:「請放人」、「再請放人」。陳永洲後來承認有收企業黑錢,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寫了一篇文章批評說「新聞尋租不可恕」:「陳永洲事件中暴露出的基於新聞報道權、記者監督權的權錢交易,已足以使人痛心疾首。無論願與不願,應當承認這是醜聞,其實不啻於新聞界一次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自我戕害,受傷最深的是矢誌公義、推動社會轉型進步的新聞事業。新聞界同仁只有自律自省、直道而行,才有可能挽回這一信譽損失。」
這段話引起巨大爭議:在新聞自由欠缺的情況下,應該先要求媒體自律嗎?前南都評論員宋志標說:「新聞人何以不能「自尊自持」?《不可恕》一文回避了更重要的方面。這讓此文除了佐證停頓中掙紮的新聞界,除了註釋了「退步」這一令人羞愧的含義,並不可能產生想象中的教益。說到底,新聞界的自律是被圍困的一種狀態。」
學者胡泳說,這一年是中國市場化媒體的崩盤。但崩盤的又豈止是媒體。事實上,2013年的言論環境被視為是1989年之後最寒冷的一年。
體制的學院工作者因為權力控制和相對的經濟利益,早已被閹割噤聲,這一年年更有不少異議派學者被開除教職,如北大經濟系夏業良、華東政法大學張雪忠。十一月有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系學者諶洪果因為遭到學校打壓,主動辭職。(他曾在2012年底,因為在校舉辦讀書受阻,沒有地方可舉辦,與學生們站著辦完讀書會,成為全國性事件。)在他的辭職聲明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