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執政者啟動年金改革以來,除了以基金會破產來恐嚇其他職別百姓,並以所能掌控或影響之媒體惡意攻訐軍公教人員,將基金不足以支撐的責任不之所以的推給軍公教人員,讓臺灣不只處於權責不明、是非不分的憲法與憲政危機當中,更嚴重的,更無端造成了所有人限於「世代、職別、族群」三大對立的泥淖之中,不只平添社會不安,也破壞了社會和諧,以及「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神話!
大家都對年金改革的急迫性確實,也必須有共識,因此,不論任何政黨、任何學術團體、任何法人組織所做的民意調查結果,政府推動年金改革的支持度都在八成甚至九成以上,顯見人民對年金改革是高度支持的。但是高度的民意支持並不等同於執政者可以憑藉國會絕對多數而「但憑己意」!全然無視於被改革者合法權益與薄弱的反應能力,「哀鴻遍野、血流成河」式的改革嚴重剝奪生存權的屠殺!我們並非把一張空白年改支票交給執政者,讓執政者能隨心所欲的在支票填上想像中的金額,然後再命令由軍公教人員負責補足年金帳戶存款,但反觀開支票的執政者卻完全可以不必承擔兌現支票的責任!
在執政者的誤導下,我們可以說年金改革現在所呈現的,是集「頭痛醫腳、腳痛醫頭、抓小放大、選擇性辦案、選擇性忽略」的鐘樓怪人式的拼湊改革。
在身為基層教師的心中,這波改革,執政者至少犯了以下幾個常民即可指出的錯誤,而執政黨卻在有意無意之中忽略了:
1. 違反了「開源勝於節流」的經驗法則。
執政黨未把如何提高各職別退輔基金的收益做為首要改革對象-----解除基金相關經營不合理桎梏,讓有經營能力、能獨立自主、不被政治力左右、必須為政府施政無能背書的經營團隊,能真正的單純只為所有退休人員賺取應有的收益,灌注更多活水進年金大水庫,讓所有人都能領得久久,既減輕政府和人民提撥金壓力,又能讓作為中產階層的退休人員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起活絡消費市場的重責大任,如此可「順手拈來」不需勞師動眾的年金改革方針,執政黨為何會不痛不癢的當作枝微末節處理?
在年改國是會議之後,我們看到的所謂「意見」,以及銓敘部所推出的「已退休公務人員試算表」,及多日來對外的有關年改疑慮說明事項中,反而是「挖東牆補西牆」的改革成了執政者最為迫切推動的內容,亦即「成本最大但收益最小」,幾乎是完全針對對軍公教人員而來的「多繳、少領、延退」的低智能方案,這方案頂多只能延長十年,還引得民怨四起,如何能符合「可長可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考試院要核定草案送立法院之前,懇請委員能將政府該負的責任回歸政府,讓開源重於節流的常民觀點在草案中實現,別讓公教人員承擔無法、也不需承擔的年金改革千鈞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