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給人民生活品質,不要虛華數字

2014-02-05 06:52

? 人氣

給人民好的生活品質,是政府的責任。(取自網路)

給人民好的生活品質,是政府的責任。(取自網路)

今年一月中旬曾有長達10日,因為伴隨中國北方冷空氣而來的懸浮微粒籠罩,全台空氣嚴重拉警報,不僅中南部的污染情形,分別到達代表不良的紅色等級與嚴重不良有害人體健康的罕見紫色等級;北部也有不良及接近不良的空污濃度,其影響範圍,甚至遠至太平洋東岸的美國加州。對於此一影響全國人民身體健康比馬桶不通更嚴重百倍的空氣污染警報,行政院卻未置一詞,僅由低階的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與噪音管制處官員出面提醒國人減少外出。因為一則污染源主要來自中國,馬政府不敢捋虎鬚,只能默不作聲;二則面對這些污染,台灣、中國、甚至美國都完全束手無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去幾十年在發展主義作祟下,原本應該僅是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手段的經濟發展,搖身一變成為目的與顛撲不破的真理,於是所有阻擋在前的樹木森林、農田民宅與環保人士,均視為阻礙發展的絆腳石,必須加以移除。台灣如此,中國更是如此,長時間的高度經濟成長,幾乎是建立在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與生活環境的污染蹂躪之上。中國近10年的快速經濟成長固然稱羨,但付出環境與居民健康難以彌補的代價,也在中國各大都會區的嚴重霾害而顯露無遺。

據報導,中國要整治這些來自濫伐濫墾與燃煤所產生的霾害,初估經費高達3兆8千億元。姑不問花下經費,未必即能如願達成預期整治成果,此外,居民身體健康因此所尚支出的醫療費用與勞動能力的減損,更加難以估算。如以政府慣用的說詞來解讀,此筆近4兆元的整治經費以及醫療費用支持,在環保、醫療產業確實是龐大的產值,對GDP貢獻可觀,但就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而言,其實完全是負值!尤其甚者,此種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效益,幾乎均由政商、財團高層與太子黨獨占,而弱勢人民卻必須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以換取金權階層施捨的微薄殘羹。於是,政府越拼經濟,貧富差距便越來越大。台灣的命運則更加悲慘,人民不僅必須承受台灣本土如六輕、日月光的工業污染,每逢冬季,更時常必須同時承受來自中國北方的霾害,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如此模式的經濟發展,對底層人民來說,豈有意義可言?

再以觀光發展為例,近年暴增的旅客,主要因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政策所增加。不久前馬政府沾沾自喜外國人來台觀光年旅次已破800萬人,並將今年目標訂到900萬旅次;同時新聞也報導大台北地區每三天新增一家旅館,甚至台東近幾年旅館房間數也新增近3000房,如再加上旅遊周邊產業,就業機會理應大量增加,相關周邊產業也該慶豐收。但資金無國界,加上金管會的查核無力,陸資發展出掌控周邊協力廠商的「一條龍」投資策略下,虛華的年800萬人旅次,除了從高消費力的慢遊變調為吵雜失序的擁擠、優美風景的破壞、民生用水消耗、生活污水與廢棄物均同步大量增加外,究竟留下多少效益真正由台灣人民享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

詹順貴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