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俐觀點:從人性跟心理的角度看防疫工作的進行

2020-02-04 06:40

? 人氣

3. 想要對疫情有所貢獻,卻缺乏正確的專業知識,製造不必要的緊張,甚至傳播假消息 - 即使是醫師如柯文哲,當身處政治醬缸中數年,其當醫師的警覺跟自律性也會被改變。這次以含糊的方式提示一但他戴口罩,大家都該戴,這是不確的。更何況提早曝光政府預設的隔離中心,還說沒被告知要保密,民眾早晚要知道的推託之詞更是不適宜。高雄市韓國瑜市長自己要蓋隔離中心的計畫也是非常不專業,請問只收容高雄市民嗎?請問設施該怎樣的軟硬體配置,能夠單靠地方之力嗎?不用全國統一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曾經拒絕了一次媒體的採防,因為我雖擅長於統計、風險分析跟危機控管,但病毒真的不懂,也沒相關的證據可以參考,即使有,也應該讓專業人士來發言。媒體這次的亂象好很多,但是由名嘴來示範戴口罩,講解風險都是一種對專業的僭越。還有像甚麼秘方可以預防被感染之類的言論,基本上應該被禁止,至少放上強烈警語「並無科學實證,僅供參考」。不管是人的自戀、過度自信,或自我本位都士人性的一環,在防疫時也是混亂的製造者。

20200131-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新北環狀線捷運通車典禮。(蔡親傑攝)
作者認為,即使是醫師如台北市長柯文哲,當身處政治醬缸中數年,其當醫師的警覺跟自律性也會被改變。(資料照,蔡親傑攝)

基於人性的特質,建議政府:

1. 務實 – 正如同之前提到台灣自製的口罩不足,每天每人一個的供給是不可能的,重複使用是難以避免的。與其高言「即時供應無虞」、「民眾勿需恐慌」,或醫師評論「口罩不能重複使用」,還不如承認事實,優先提供醫療單位的使用,並制定使用準則。像這次讓寒假延長就很務實,符合病毒在夏天活動趨緩,避開返鄉高峰期的作法,還有年齡越小防疫動作越難,是兼顧實務及人性的雙重考量。

2. 隔離來自湖北地區的人士,不分國籍,並視實況延伸(如浙江、湖南、廣東、重慶、上海、北京),有立即之必要 – 相信自我居家管理是不符合人性的,也無法防治家庭(密切接觸者才是適當的)間感染。隔離分兩種,一種只是限制活動範圍,等潛伏期過後予以檢測確診;另一種則是已經發病,須住在負壓隔離病房。對於被隔離者需人性對待,因為14天其實是漫長的,對人性是挑戰的,也構成生活及精神上的壓力。一人一房是防疫的基本要求,但是要充分提供娛樂跟親友遠距安慰的設備,伙食跟廢棄物的處置也須提早妥善規劃。非醫療機構、專業人員,往往防疫的基本概念跟知識不足,加上焦慮跟害怕,人性上就潛藏危險,必須提供良好教育跟SOP。

3. 賞罰分明且迅速– 殺雞之所以儆猴,重在明確快速,不分階級,公平而斷然的處置。請立即處理柯文哲市長對外宣布隔離處所一事,至少要立即送交監察院調查,並公開警告韓國瑜市長不當之計畫與言行。還請制定媒體規範,強化NCC的監控;網路一但出現假消息,立即移送,並速審速決。人性有傾向自由跟混亂的一面,所以自古有言「水清則無魚」,亂世必須嚴典、重典,才能有效維持社會秩序,保護人民安全。

4. 不要忽略溝通 - 政黨會議、立院共識,跟媒體之間的溝通都很重要,人性亦須循循善誘。謹防、嚴審、重罰之外,確立原則、規定(SOP),還要有計畫,基於對未來的預測。清楚跟透明,減少未知跟事後危機處理是防疫的人性重典,也是信心的來源。這是一種內在的對談,也是一種對外的溝通,唯有良好的溝通,不管事前或事後,方能提升防疫高度,教育社會跟民眾,眾志才可成城。

*作者為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