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何黨主席選舉要納入民調?

2017-02-24 06:20

? 人氣

若在政黨內部之選舉,採黨員投票,則會使得黨職參選人較貼近黨員,因選舉之勝敗全由黨員決定。這也連帶使得當選人較會去呈現黨意。而由於投票人具資格限定、封閉性,也使得敵營較難上下其手,操控選情;民意調查則由於其外部性,因此可以使得黨職參選人必須貼近民意,才能提高獲選機會。這也連帶使得,若採取民調,則較不會出現黨內人氣高,但難以在外部選舉獲選的參選人。而採取民調,亦能避免人頭黨員的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黨員投票之優點,即為民調之缺點;反之,黨員投票之缺點,亦為民調之優點。因此黨員投票之缺點就在於,由於當選人須貼近黨意,即可能偏離民意,產生黨內人氣雖看,但外部選舉能力差的當選人。並且,由於勝選與否由黨員決定,因此就更有利益去製造人頭黨員,尤其在入黨門檻低、或是黨員基數較少時;而民意調查之缺點在於,當選人必須貼近民意,來吸引外界支持,然而其職務負責對象卻又是黨員,這也使得黨員的利益和意念無法被呈現和反應。敵營可能灌票給對己有利的參選人。

黨員投票與民意調查的優缺比較表。
黨員投票與民意調查的優缺比較表。

三、黨職選舉為何要納入民調?

承如前述,納入民調最主要的用意就在於,產生較具外部選舉能力的參選人。那為何郝龍斌會倡議,本毋須進行外部選舉的黨主席之爭,要納入民調呢?這即根源自國民黨的歷史遺緒和制度結構,使得其黨主席擁有極大的權限。並且造成,誰取得黨主席大位就很有可能得以藉此挑戰總統大位的結果。而從具體例證來看,國民黨在開放黨主席直選後,包含補選,共計5次,其中有3人因而藉此挑戰總統大位;反之,民進黨在主席直選後,雖亦有5次,不過卻僅有1人因此藉此挑戰總統大位。從此來看,國民黨主席確有其特殊性。而除前述所說,掌握可觀制度權限外,國民黨主席較民進黨主席能挑戰總統大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即在於其任期為4年,必然涵蓋總統大選;民進黨則僅2年,不必然涵蓋總統大選。

圖示

(註1:馬英九雖因特別費案遭起訴,於2007年提前辭去黨主席,不過馬在2005年取得黨主席勝選,絕對是其得以在2007年挑戰總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繼任之主席吳伯雄和秘書長吳敦義亦為馬的親密盟友。顧將馬計入列表。)

(註2:蘇貞昌雖於2008年挑戰總統大位,不過其僅在2005年擔任不到1年的直選黨主席,在2005年卸任後至2008年選前亦歷任5任黨主席,包含1任直選黨主席,可見蘇並非是藉由黨主席來挑戰總統大位,顧不計入。)

所以說,雖然國民黨主席屬於黨內職務,然由於其特殊性,相當可能得以藉此挑戰總統大選因此如果選出的黨主席缺少外部選舉能力,就相當可能產生缺少外部選舉能力的總統參選人。所以說,在黨主席仍擁有龐大制度權限和4年任期的現狀下,國民黨主席亦應具外部選舉能力。

另一方面,除因國民黨主席的特殊性,應納入民調外。長久以來,人頭黨員爭議,也是必須考量納入民調的原因,這即是郝龍斌最初拋出這項改革倡議的原因。因為納入民調,雖然確實無法治本,不過卻可以降低人頭黨員的影響,即使無法避免人頭黨員出現,但可能避免人頭黨員影響選舉的最終結果。

至於治本問題,這即涉及到入黨門檻、入黨審核權,甚至是政黨屬性(列寧式政黨)的問題。舉例來說,人頭黨員並非國民黨所有,民進黨亦時有發生。不過人頭黨員爭議會延燒到黨中央,讓陰謀論喧囂塵上,其問題就在於,國民黨中央對於審查新黨員入黨有最終審核權,並非民進黨般,由各地方黨部成立的委員會決定。因此這就給予現任者,即使無心,亦存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藉由審核黨員,來為其連任鋪路。因此在瓜田李下的道理之下,更應建立起妥當的制度,來為現任者避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