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勞動部長雷奇認為,「無條件基本所得」某種程度上能夠解決自動化衝擊的問題,在未來,萬能的機器人會搶走大量工作機會,而這個制度能夠把資源從科技擁有者的手中拿回,重新分配給普羅大眾。而這項計畫如果能夠成功,最終也將開放讓所有成年公民無條件領取。
羊毛出在羊身上...
這項政策雖立意良善,但關鍵來了,誰願意買單?報導若真要實行這個政策,每年需要耗資18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6千億元),這還是將基本所得稅率提高3%後才能得到的金額,一般民眾自然不願意負擔,歐洲一項民調曾顯示,64%的成人願意支持「普遍基本所得」的構想,但是如果把問卷問題換成「請問你是否願意增稅來支持這個政策」,支持率就沒有這麼高了。
失去努力動機?慣老闆變本加厲?
除了財源之外,「普遍基本所得」也招致其他批評,社會安全專家加夫尼(Declan Gaffney)認為,現存的補助制度雖然不夠好,但不能成為「普遍基本所得」的正當理據。加夫尼認為,「普遍基本所得」可能讓接受補助的人失去找工作的動力,而導致他們長期失業。
此另一家智庫「Parecon Finland」的創辦人賈西亞寧(Antti Jauhiainen)更認為,「普遍基本所得」會造成另一種剝削,惡質雇主可能會變得更「精打細算」,只願支付更少的薪水,因為他們知道受雇者每月都領取政府發放的基本所得。最後,企業只顧壓低人事成本以求獲利,卻把應盡社會責任丟給政府負責。就業市場恐將更為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