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林佳龍的「神社控」文化觀, 不可笑嗎?

2017-02-28 07:10

? 人氣

去中、反蔣、崇日,當然是民進黨目前的主流思維,但林佳龍有關歷史文化的見解,顯然有點脫俗超凡,令人跟不上他的邏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至於孔廟「幹掉」神社之說,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台中原本就建有孔廟,日本殖民統治者先充當軍營,不久後就拆毀、「幹掉」這間孔廟。到底是誰「幹掉」誰呢?就算國民政府和日據政府一樣是「外來政權」,國民黨是威權統治,發生了228和白色恐怖事件,難道在佔台初期殺戮台民數十萬的日本殖民政府不是更威權嗎?

林佳龍有點厚此薄彼,一再宣揚神社對台中市的文化歷史意義,「比台灣塔更具認同感!」,卻極度貶抑孔廟對台灣民間信仰的「天然」和重要性,視它爲國民黨的「隨附組織」。難道只因日本殖民者透過前期高壓,後期同化的高超「良制」,台灣人就要永遠對其感恩戴德,現在還來切割自身與漢文化的關聯?

還有,建孔廟也並非出於「把以前的日本神社幹掉,用它的(國民黨)孔子來統治」。1935年就有基隆顏姓富商捐地,希望重建孔廟,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一再延誤。說明孔廟並非如神社是由殖民者所強加,而是符合台灣人原本的期望。

此外,台中神社1912年10月落成 ,1946年二戰結束後就被國民政府改作它用,1967年成爲重建孔廟用地,1976年竣工。也就是說神社只有34年的歲月,而孔廟存在已經40多年的歷史,由此而言,哪一個又更算的上「古跡」呢?

對於以上的幾個疑問,政治學者石之瑜在一篇《台灣為何回歸殖民性?》的文章中,似乎給出答案,「台灣的神社重建風潮,與對殖民母國回歸的弔詭,必須在沒有本土文化卻又需要本土政治認同的歷史潮流中理解,因而多少反映了殖民地人的文化空虛,以及因此而不得不形成對殖民母國的一種呼喚。其危機在於,這將誘使母國重燃母國意識,進而對殖民地人追求獨立的浪漫渴望,加以蔑視,或予取予求。」

爲了轉型正義,民間要求移除蔣介石銅像,將中正紀念堂改作它用,剷除外來政權、威權統治者「遺蹟」的呼聲高漲。但台中市長林佳龍卻似乎得了「神社控」,在主政的城市一再以弘揚台灣本土歷史文化的名義,力主「復興」日本神社。實在是對轉型正義,又一個諷刺和歷史幽默。

在這片土地上,中原、閩南、原住民、日美文化,交流薈萃激盪,我們曾經創造出獨領華人風騷的文化軟實力。文學、電影享譽華人世界,包括對岸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會傳唱鄧麗君的綿綿之音,或是台語的《愛拼才會贏》。

大家應該自豪和自信於台灣既有的多元文化底蘊,何必爲「揚日抑中」,或是意識形態,非要硬生生地切割或吹捧某種文化,反而顯得無稽錯亂。看林佳龍堂皇地詮釋台中(台灣)文化復興的內涵,以及感受他「神社控」的狂熱,是否覺得真的有點好笑?

*作者為專欄作家,獨立評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