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對美國的出口增幅較小,其中包括台灣、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拉丁美洲
拉美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巴西和墨西哥,從美中貿易戰獲得的好處有限。
巴西農民已經嘗到大豆需求增加的甜頭,特別是在2018年中國停止從美國購買大豆之後。當美國農業深陷不景氣的泥潭之時,巴西光在2018年單一年就向中國出口了80億美元的油籽。
不過,去年巴西農業的表現沒有那麼強勁,隨著非洲豬瘟爆發,中國的豬群大量死亡,降低了作為動物飼料的大豆需求,導致巴西大豆出口下降。儘管如此,去年中國從巴西的進口規模增長20億美元,自2017年以來累計增長200億美元。
聖保羅Datagro大豆和玉米分析師弗朗卡(Flavio Franca)稱,雖然中國買家對巴西大豆支付了溢價,但沒有完全抵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的影響。
他表示:「2018年,這裏的農戶至少能多賣出一點產品,消耗一些庫存,獲得額外收入。」
與此同時,美國從墨西哥進口額的增幅為美國貿易夥伴中第二高,僅次於越南。這是在墨西哥本身也與美國政府出現貿易問題的情況下獲得;美墨之間的問題包括:需要協商可以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新協定,以及美國在2019年中威脅要對墨西哥所有出口商品加徵關稅,除非墨西哥控制湧向美國邊境的中美洲移民數量。
歐洲
歐洲的出口引擎德國,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導致需求疲軟的影響。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也讓德國付出代價: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和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旗下賓士(Mercedes-Benz)在美國生產供中國市場的SUV車。
此外,德國還受到川普威脅要對全球汽車出口施加關稅的困擾。這個威脅沒有落實,但也從未取消。
2018年,對外貿易拖累了德國經濟1.3個百分點,而2017年貿易對德國經濟的提振作用為1個百分點。但據摩根大通(JPMorgan)經濟學家的計算,義大利只受到了輕微的影響,而且歐洲其他國家還從貿易中獲得了一定的支撐。
雖然川普政府出於各種原因威脅要對歐洲徵收廣泛關稅,但真正落實的只有2018年初的全球鋼鋁關稅,以及美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裁決,向歐盟約75億美元商品徵收一套較溫和的關稅;WTO先前裁定歐盟存在補貼飛機製造行業的行為。
儘管德國出口大幅下降,但歐盟整體對美國的出口在2019年攀升了10.3%。荷蘭和法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均增長逾50億美元,愛爾蘭增長40億美元,比利時增長30億美元,義大利增長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