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台灣防疫體系缺了一角,《公共衛生師法》急待立法

2020-02-12 16:00

? 人氣

SARS病毒肆虐時,進入邊境、醫院及公共場所時,都要進行發燒篩檢。(林瑞慶攝)

SARS病毒肆虐時,進入邊境、醫院及公共場所時,都要進行發燒篩檢。(林瑞慶攝)

二月九日,中國新增九十件武漢肺炎死亡病例,全球合計超過八百人因此逝世,正式超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七七四起的死亡人數。武漢肺炎與SARS相像,台灣在這十七年來累積的經驗,使得這次的防疫表現可圈可點,令不少公衛與醫界人士讚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從SARS學到很多教訓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指出,台灣在SARS之後確立發燒篩檢制度、增設負壓隔離病房、編列防疫醫師人力,若新國會開議之後能推動公共衛生師(公衛師)立法,可望讓傳染病防治體系的拼圖更完整。

SARS病毒一個特性是在病患發燒時才具有傳染力,世界衛生組織(WHO)當時就建議各國對入境旅客進行發燒篩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疾管局)便開始針對旅客全面量測耳溫,體溫超過攝氏三十八度者立即送醫,而後改成紅外線測溫儀,這是首次將發燒篩檢納為邊境檢疫項目。

相較於大多數國家於SARS疫情趨緩後撤除紅外線影像儀,疾管局反而持續運作,同時要求入境旅客應主動申報疑似症狀,登革熱、桿菌性痢疾等有發燒症狀的傳染病,都曾經因此被檢查出來,近半境外移入案例都在機場或港口成功攔截。

「台灣真的從SARS學到很多教訓!」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台灣正是得利於SARS爆發後建立的港埠篩檢站和居家隔離制度。在沒有WHO協助、又無法取得中國第一手資料的狀況下,台灣僅有少數境外移入與家戶內傳染的武漢肺炎個案;相較之下,中國並未落實上述機制。

為因應SARS而增加設立、近期也被熱烈討論的負壓隔離病房,原理是透過相鄰空間的不同氣壓隔離病菌,同時將室內的空氣經過特殊處理排放,避免交叉感染。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九三一個負壓隔離病床分布在一一七家醫院,另外還有五○三個普通隔離病床。

台灣在SARS之後確立發燒篩檢制度、增設負壓隔離病房。(柯承惠攝)
台灣在SARS之後確立發燒篩檢制度、增設負壓隔離病房。(柯承惠攝)

疾管局防疫醫師編制不足

目前約千床的隔離病床有近五百床就是在SARS發生後建置,例如三總澎湖分院原只有一床,至今已經有六床。詹長權指出,當時各醫院要新增隔離措施時,經常遭到地方居民反對,如今卻成為防疫網當中堅固的一環,未遇上大規模傳染病時,則多半由肺結核患者使用。

從邊境檢疫到病房設置,相關單位逐步在SARS之後沿用並擴充相關硬體設施。軟體上則直接促成疾管局組成防疫醫師團隊,二○○五年成軍時有七人,包含感染、病理、內科等不同專業領域,至今有二十四人,他們都具有醫師身分,被稱為「防疫特種部隊」。

防疫醫師制度習於美國,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編制約七千人,約有七百位醫師從事疫情調查工作,他們釐清一群人為什麼會感染疾病,進而加以預防。為因應武漢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日例行記者會上,也都有專業的防疫醫師回答問題。

不過,詹長權也感嘆,台灣防疫人力長期不足,疾管局編制約一千人,僅有不到三十人具有防疫醫師資格,比例偏低。此時公衛師的角色就很重要,公衛師雖然不具醫師資格,卻具備生物統計、流行病學、衛政管理與環境職業衛生等相關知識,可協助更多疾病預防與調查工作。

公衛師可分擔社區與心理支持工作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楊銘欽補充,武漢肺炎的檢疫與隔離措施日漸嚴格,卻傳出多起居家檢疫、隔離個案離家趴趴走,公衛師可以分擔社區與心理支持工作,擬定相關健康照護計畫,定期視訊關心、宣導防疫事項,將可紓緩民眾因無知造成的恐慌。

公衛師立法是台灣的未竟之業。《公共衛生師法》曾於SARS爆發之後送進立法院院會一讀,而後舉辦相關公聽會,但行政院又提出對案,進度始終停滯不前。台灣的醫療健康制度揚名海內外,奠基在抗煞過程得到的教訓,改善公衛體系的不足,才能增強防疫作戰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