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親上第一線,主動邀集台北市市場處和北農共同會商,研議因應措施。依媒體報導,陳吉仲副主委直言:對台北市政府市場處所做的休市決議,無法接受。
台北市長柯文哲立即回嗆:不然他下來指導啊!
台北市政府市場處跟著發新聞稿,把「決議」變成「共識決」,把責任推卸給所有與會的產銷單位,更試圖「牽拖」農委會,表示日程送交農委會,農委會並未表示意見。
民進黨籍台北市副市長兼北農董事長陳景竣,跟著「沆瀣一氣」,指責農委會把責任推給北市府是不對的,那這樣子農委會要幹嘛?
陳吉仲則回擊,各地批發市場的主管機關都是地方政府,營業日與休市日也都是由地方政府做最後決定,不能因為農委會主動出面協助解決問題,就把問題拋給農委會。
一來一往,「農委會未做調配?」「市場處政策失當?」等標題,透過媒體,隔空互嗆、互槓。休市的風波,在媒體上越演越烈。我密切留意,觀察到新聞「風向」,正在微妙的轉移。最明顯的是,由「事」到「人」;對「人事」的「興趣」凌駕對「農業」的關心。
簡單說,起先重點大都在檢討連休的決策方式、連休如何造成市場影響;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產銷體制,以及北農、市場處、農委會的「因應措施」,卻迅速轉移到「追究責任」。
誰?誰該負責?
照理說,若休市三天,成為必須被追究責任的對象,那該負起責任的,不外乎決議休市三天的台北市政府市場處,看「責任」是落在會議主席某科長或市場處長許玄謀身上。
但中國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汪志冰卻率先攻擊,在會議中反對連休三天的台北農產,甚至,把箭歪射向總經理吳音寧。
這不是汪志冰第一次攻擊吳音寧。
早在二○一七年八月(音寧上任約一個月),她就透過《周刊王》雜誌(旺中集團),指控「北農新女總,追殺韓國瑜人馬」—音寧不過是進行公司的幾個人事整頓,包括,調動一位黃姓員工,就被汪志冰攻擊。(爾後才知道,這位黃姓員工黃文財,是前任總經理韓國瑜貼身心腹,經常陪韓總打麻將、安排「行程」,目前擔任高雄市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有船務「專業」嗎?)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汪志冰是韓國瑜的「恩人」,二○一七年韓國瑜出來競選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時,汪志冰便跳出來幫忙,因此韓國瑜很讚賞汪志冰……。
三月一日,汪志冰發出新聞稿,表示「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吳音寧聲稱北農去年在會議上即堅持休市三天不妥,但市議員汪志冰接獲市府人士爆料,北農代表從未反對休市,吳說謊又卸責。汪志冰痛批,吳音寧將休市日期的決定和責任,通通推給台北市政府,開會期間甚至沒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