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到資本主義時,我們會想到受薪工人,可是資本主義的前期階段不是依據自由勞動力,而是依賴奴隸。我們會把工業資本主義和契約與市場連結起來,但是早期的資本主義依據的是暴力和人身限制。現代資本主義賦予財產權特殊地位,但是早期資本主義的特徵不只是大規模徵用,也確保取得的所有權。後來的資本主義依賴法治和國家支持的強大體制,其早期階段最後仍需要以國家力量建立跨世界的帝國,它經常依賴民間個體毫無約束的行動—主人主宰奴隸,邊境資本家主宰原住民。這種高度侵略性、外向型的資本主義,其日積月累的結果就是歐洲人主宰了好幾百年的棉花世界,把它們整併成一個以曼徹斯特為中心的單一帝國,也創設了今天我們認為天經地義的全球經濟。
因此,戰爭資本主義是基礎,從它發展出我們比較熟悉的工業資本主義,它的特徵是強大的國家,它具有極大的行政、軍事、司法和基礎設施能力。起先,工業資本主義仍然和奴隸及徵用土地有緊密關係,但是從受薪勞工到財產權,當它的體制有了力量,它們就能把世界極大一塊區域的勞動力、原材料、巿場和資金,產生不同形式的新整合。這種新形式的整合,把資本主義革命帶到世界更多角落。
隨著現代世界的發展,棉花逐漸主宰世界貿易。棉花工廠凌駕歐洲和北美洲所有其他形式的製造業。種植棉花幾乎主宰了整個十九世紀的美國經濟。新形態的製造模式,也最早出現在棉花行業。工廠本身就是棉花產業所創造出來。美洲奴隸耕作的農業,和全歐洲製造業之間的連結也是如此。由於棉花產業是歐洲數十年來最重要的產業,它是極高利潤的源頭,後來流入歐洲經濟其他部門。實際上,棉花也是世界其他地方,例如美國和埃及、墨西哥和巴西、日本和中國的工業化搖籃。同時,歐洲主宰全世界棉花產業,導致全球大半地區「去工業化」的浪潮,產生了併入全球經濟的一種不同形式的新整合。
工業資本主義於一七八○年代始於英國,然後在十九世紀頭幾十年傳布進入歐洲大陸和美國,賦予擁抱它的國家以及這些國家的資本家極大力量,它也在棉花帝國種下進一步轉變的種籽。工業資本主義散布開來時,資本本身變得與一些特定國家有密切關聯。當國家承擔起更中心的角色,崛起成為持久、強大且快速擴張的體制時,勞動力的人數和力量也大增。資本家依賴國家,國家依賴其人民,使工人有能力日復一日在工廠現場生產資本。到十九世紀下半葉,工人集體組織起工會和政黨,慢慢地在數十年之間改進他們的工資和工作條件。這一來增加了生產成本,替世界上其他地區低成本生產者開了門。踏進二十世紀之交,工業資本主義模式傳布到其他國家,受到當地現代化菁英擁抱。因此之故,棉花產業離開歐洲和新英格蘭,回到南半球原始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