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2020敗選後,「改造國民黨」的呼聲甚囂塵上。但隨著武漢肺炎驚動世界,國民黨改革聲勢突然減緩,唯一的一場黨主席補選政見會不見先前「全面改革」激切,親共保守的前主席洪秀柱甚至以疫情擴大為由,要求暫緩補選。國民黨不論執政或在野,至今都是台灣政治關鍵力量之一;在朝在野形成「敵對式兩黨政治」,固然會分裂及削弱國家,但缺乏在野有力制衡,民主政治同樣會衰朽墮落。因此,為國家前途計,大家還是要關心並力促國民黨改造,成為帶動台灣社會進步的正面力量。
國民兩黨形成「敵對式兩黨政治」,是台灣民主化以來最嚴重問題。許多人稱之為「統獨對立」。但經過三十年選舉(選民抉擇)考驗後,民進黨早已脫離台獨路線,走向九〇年代李登輝領導改革(「寧靜革命」或「中華民國二度共和」)完成的「中華民國台灣化」路線,也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國名為中華民國,但為有別於已被中共正式宣佈消滅的大陸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成為合乎現狀的稱呼」。同時「統獨對立」在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後,也已變為「一中與反一中」的爭論。
相較民進黨,國民黨不僅未循李登輝的進步路缐走,反而在2000第一次政黨輪替後開除李登輝,也放棄了李登輝領導的「中華民國台灣化」與「國民黨本土化」路線,走回與兩蔣時代看似相同其實並不相同的「一中」路線。
兩蔣時代「一中」路線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蔣介石悲嘆大陸中華民國「一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但他絕不甘心,要「反攻大陸」。他的「一中」政策正是建立在反共及反攻大陸上。之後,雖然反攻大陸被美台協防條約阻止,但聯合國代表權之爭繼之登場。這場延續廿年的代表權之爭,爭的是哪方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結果蔣介石落敗,被逐出聯合國,「一中」正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從此,台方除非承認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否則中華民國即不能再代表或屬於「一中」,只能代表及屬於「台灣」。
不幸的是,儘管蔣經國晚年承認自己已是台灣人,準備國會全面改選,李登輝更成為蔣經國遺志的最佳執行人,但開除李登輝後的國民黨卻未重拾兩蔣「漢賊不兩立」路線。一直沈溺在「一黨統治」偏執而不甘淪為在野的連戰等人,在政黨輪替後拒絕與民進黨和解,反而去和中共和解,要一起對付台獨,也就是民進黨。明明1999年發表台灣前途決議文後的民進黨已不能再稱為台獨黨,阿扁當總統時也公開承認台獨不可能,但國民黨就是情願與中共沆瀣一氣,繼續視民進黨為台獨,在「一中」議題上「國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