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檳榔種類多元,民間更有謠言流傳「檳榔要加『添加物』才會致癌」。對此,衛福部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正式將『檳榔子』(即檳榔果實本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因此無論有無添加物,或添加物為何,只要是檳榔子就會致癌。」
一般的檳榔以檳榔子為主要成分,另有荖葉、荖花及石灰等作為添加物。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2年統計,國內有近5成民眾不知檳榔子會致癌,更有許多民眾誤認為只有加上「添加物」才會致癌。
國健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嚼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的結論,證實即使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在台灣,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10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增加近1倍,每年逾6,0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7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
黃茂栓醫師表示,檳榔子含有檳榔鹼及檳榔素。其中,檳榔素在口腔中會產生硝化作用,生成活性氧及自由基,抑制細胞生長及去氧核醣核酸的合成,進而造成口腔黏膜病變,出現口腔纖維化、口腔打不開、口腔長白斑、紅斑等癌前病變症狀。
黃茂栓提醒,不僅檳榔子會致癌,若加入其他添加物(如荖花、荖藤及石灰等),其含有致癌性的化學物質,若再合併抽菸、喝酒習慣,致癌的機率更高於一般人123倍。
黃茂栓呼籲,有嚼食檳榔習慣的民眾應儘早戒除。若不幸已出現癌前症狀(如白斑、紅斑、口腔纖維化等),應每3個月固定前往醫院檢查;其他民眾則建議每2年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定期檢查將可降低43%的口腔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