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昭和23年(1948年)開始,日本的時局月報社(現改名「自由國民社」)每年都會出版一本《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針對未來一年可能派上用場的詞語及知識進行彙整解說。這本每年都要重新改版的《用語辭典》賞味期只有一年,卻意外長銷至今,2008年的CD-ROM版本還拿到了日本電子出版協會的「長期銷售獎」。
此事當然透露出日本人做事認真仔細、凡事預做準備的嚴謹態度。或者說,日本出版界發揮了資料彙整的看家本領,為整個社會預先做好面對未來的知識準備。日本類似的出版品還有很多,包括文藝春秋的《論點100》、日經HR編輯部的《日經關鍵字》等等。如果翻開2020年號的《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2019年11月出版),涉及的主題五花八門:包括美中新冷戰、迎接(核電廠的)廢爐時代、美國總統大選、TikTok流行、消費稅增稅、甚至是AI與哲學。
也許你也發現了,進入2020年不過才40多天,但《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這次為日本準備的知識計畫,卻完完全全派不上用場。因爲日本當前遭遇的最大危機,在這本書、甚至所有類似的出版品裡,全都沒有隻字片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這場新時代的疫病風暴被人類發現才不到三個月,已從中國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蔓延到世界各地,而且除了發源地中國之外,日本竟成了全球感染最為嚴重之處。
以日本的醫療實力、社經條件、民族性格,若要說中國周遭哪個國家會最先受到疫病重創,發生群聚感染(鑽石公主號)、院內感染(濟生會有田病院)、甚至疑似社區感染(厚生勞動大臣也承認無法掌握患者感染路徑),日本怎麼樣都不該是首選—但416人確診(截至2月17日)的事實卻已擺在世人眼前。這場疫病的威脅目前還看不到盡頭,日本也不一定會繼續保持「確診病例世界第二」的頭銜。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本人到底在哪些地方行差踏錯,導致目前難以收拾的公衛困境,確實值得仍在與疫病奮戰的我們好好思考。
「不願得罪中國」害了日本人?
根據日本觀光廳的最新統計,2019年共有3188萬名外國人訪日,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中國人(約30%),959萬4300人次更創下史上新高。日韓去年因為歷史問題交惡,即使訪日的韓國旅客依舊是排行第二(台灣、香港分據三、四名),但人數卻從前一年的753萬驟降為558萬。
面對龐大的中國旅客市場,加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今年4月訪日,許多人批評安倍政府不願在此時得罪中國,才會對中國旅客「該斷不斷」。美國、蒙古、新加坡、越南、菲律賓早在2月1日前後就禁絕中國旅客,我國2月7日起也禁止中國各省人士入境,港澳人士雖仍可來台,但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不可外出。但日本至今仍然只對湖北、浙江兩地人士禁止入境,形成防疫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