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中國大媽背後的大國博弈

2014-06-07 05:07

? 人氣

「中國大媽」與美聯儲的交鋒,在未來可能還會不斷上演。(取自騰訊大家網)

「中國大媽」與美聯儲的交鋒,在未來可能還會不斷上演。(取自騰訊大家網)

很多人以為,華爾街與中國大媽的戰爭就此結束了,實際上這一切很可能才剛剛開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問題的起源在於,究竟誰才是「中國大媽」?

難道幾個中國老太太買幾個金手鐲,就支撐了當時華爾街乃至於整個IMF對黃金的拋售潮。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結論。中國大媽究竟是誰?在這一輪金價暴跌背後,大幅增持黃金的主角,非常值得深思。

就在最近,香港統計處最近公開的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對內地黃金進口量達到了1109噸,增幅33%,創下了歷史新高。如果考慮到內地本身超過400噸的生產力,以及通過牛黃金回收提純帶來的供給,那麼整個中國黃金市場消費,在去年將逼近2000噸。

對黃金市場來說,這算是海量的數據了,真的僅僅是中國大媽們的驚人購買力嗎?

突然發現,這一數字與早先外媒猜測的中國開放北京黃金進口形成了微妙的巧合。最近幾年來,中國央行一直有增持黃金的意向。上一次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央行的黃金儲備由03年的600噸增加到09年的1054噸,增幅非常巨大。而美國福布斯雜誌此前曾刊登過一篇極端的文章,甚至認為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已高達5000多噸。

有意思的是,中國這種大規模購入的背後,儘管拋售的始作俑者是美國,然而美聯儲在這種時候可未必笑得出來。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黃金結束十年牛市的標誌性時間是塞浦路斯央行宣佈的拋售議案。然而如果我們將整個事件的前後時間點貫穿起來分析,則會發現黃金拋售和買入背後的大國博弈。

塞浦路斯拋售前,黃金的世界格局是怎樣的呢?那時正是中俄德國加大黃金儲備力度,歐元區擺脫美元依賴,並且第一輪歐債危機逐步緩和,可以看出當時的美國完全處於受到圍攻的狀態。大家都知道黃金對於國際貨幣的意義。美元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貨幣,很大的原因在於前期掛鉤了黃金,後期掛鉤了石油。因此,世界其他國家對於黃金儲備的力度越大,意味著其對於美元儲備的需求越低。當時美國經濟正處於恢復週期,第一次出現了縮減QE和恢復強勢美元的需求。這種情況下,黃金被大幅增持,意味著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數量會驟增,這對於想要恢復強勢美元吸引資本回流的美聯儲來說,絕不是好事。

塞浦路斯事件現在在國際上甚至已經被定性為是美國官方、半官方和民間機構共同聯手搞出的一場定向爆破。就在塞浦路斯消息曝光之後,包括塞浦路斯和歐洲央行集體闢謠,這反映了當時歐洲方面的共同利益,然而儘管如此,包括全球第二大黃金儲備國德國在內的歐盟,仍然成為了整場黃金暴跌中的最大受害者。

而美國方面又怎麼樣呢?先是事前華爾街紛紛減持黃金資產,再是消息見光後IMF的大舉拋售黃金,最終,黃金迎來了27%的32年來最大跌幅。這背後,美元數據順利走強,美國經濟穩健反彈,美股迎來了新高。當然有一點得確定,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儲備國,金價的暴跌中,美聯儲並不是受害者。實際上,美國只要拿穩了世界貨幣的地位,印鈔機一轉,美元就能買到任何東西,而黃金的漲跌,對於美國來說,反而只是具有象徵意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